第十四章 新编制 (第3/3页)
打胜仗不过是靠士兵的尸体来堆,这与程子强所掌握的知识格格不入,因此程子强决定趁着这个机会,彻底搞一次自下而上的军事变革。他建议郎亦文,不但要训练士兵战术,还要士兵学习文化知识,最好每个普通士兵都能看得懂地图,要增强士兵的荣誉感教育,要彻底把华夏传统中吃粮当兵的旧思想从他们的大脑中驱逐出去。
通过在东四省战斗,程子强发现,华夏军的士兵是世界上最优秀的士兵之一,但是缺点也是明显的,那就是文化水平低,荣誉感责任感不足,这就造成了一旦基层军官阵亡,整只部队就溃逃崩溃,即使是号称精锐的那些部队也不例外。而在欧洲的优秀军队中,在欧战时不只一次的出现基层军官阵亡,就有士官甚至普通士兵主动接替指挥,最后夺得胜利的情况,因此郎亦文要想以一个旅起家的话,那么首先就要培养他麾下士兵的素质,要让没一个士兵都具备成为军官的潜质。
郎亦文对程子强的工作很满意,几乎是全盘接受,大家又张寒凯几经磋商,终于定下了最后的编制,而需要武备,也在快马加鞭地赶制中。
郎亦文认为士官训练营这个名字太招人注目,因为他为了扩大编制,已经城里了太多的训练部队了,因此郎亦文讲士官训练营改为东四省独立步兵旅(这个番号是中央军事大本营授予的)第一步兵营,由于在编制、战术方面都带有试验性质,因此在供给上是最优先的,同时对人员的挑选也是最严格的,只有一等兵以上的军衔才被允许入营,实质上还是成了“士官营”。
由于程子强一则重伤未愈,二则还得隐姓埋名一段时间,不太适合出头露面,因此总教官由郎亦文亲自兼任,实际工作分两部分,凯迪军士长负责军事训练部分,程子强负责文案工作。由于两人之前隶属于不同的阵营,在战术认识上也有很大的不同,争吵时有发生,不过他们吵的越厉害,制定出的训练计划就越完美,两人的友谊也更深厚了。
至于文化课方面,郎亦文聘请了地方学校的老师,不过每次上课的时候,有的班级都必须宪兵荷枪实弹的“压堂”。要这些拿惯了枪的丘八提笔写字,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