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争风吃醋(一) (第2/3页)
?”
陈圆圆听了田畹之语,并不答话,只是掩面放声大哭。田畹见美人哭得伤心,反而不忍起来,又想着圆圆是在给自己出主意,想为田府留个后路,自己怎么反而责怪起她来?便扶着陈圆圆,安慰道:“是我说错话了,圆圆莫要悲哭。你说,我若是真把你送给他们其一人,结果会怎么样?不送,结果又怎么样?”
陈圆圆泪痕未干,低声泣道:“首先国丈明日须把他们二人都叫道府上来,须公开考验他们二人,让他们相互争斗,那样胜者固然欢喜,败者也会把恨意转到胜者身上,反而会同情同是失去圆圆的国丈大人您?而那胜者既然蒙国丈割爱之厚情,再得圆圆在他身边周旋,他日定然会事事顾着田府。这样,田府便能继续安乐繁华,国丈也能安享晚年,身边也只是少了妾身一人而已!若是不送,朱震。吴三桂二人都会暗恨国丈,他们两个都是刀枪箭雨爬出来的不死之徒,胆书要有多大就有多大,您看他们两人都干带着少量兵马和别人闻即变色的金虏拼命,便可见一斑。有两个这样的人在恨着田府,国丈您后半身还能安稳么?一言以决之,留妾身则田府不安,弃妾身则家门永保,两者之间,请国丈仔细思量。”
田畹听了,当真仔细思量一番,思来思去,始终拿不定主意。这些年来,有陈圆圆在他身边,替他检理书吏,和他谈今论古,使得他晚年开怀。田畹时常大笑着对人说道:“老夫晚年得如此佳人,实乃上天厚赐,老夫这一生,死而无憾了。”如今要把她送人,如何舍得?
陈圆圆见田畹犹豫不决,又旁敲侧鞭道:“国丈还心有疑虑吗?古人常说‘英雄气短、儿女情长’。妾身能得国丈垂爱,已是万幸,妾身也时常铭感于心。只是妾身命薄,不能随国丈继续享受繁华安乐。国丈不必为我这薄命之人耽误田府大事!况且国丈强留妾身在田府,我也将不久于人世,到时对国丈一点好处都没有。”
田畹道:“这又是为何?”
陈圆圆哭道:“国丈还不明白吗?若是国丈不肯送妾身出田府,田府必将遭受大祸,为田府惹来无端大祸,妾身还有面目苟活于人世吗?”
田畹听了,长叹一声,当真是英雄气短、儿女情长!罢了,罢了,我已经是风烛残年,行将就木了,便是拥着这绝代佳人,究竟又能享受得了几时?况且看圆圆说话的光景,真是以死自誓,留下来反而会害了圆圆性命,还不如送出去结个善缘。想通这些,田畹决定在试探一下陈圆圆的真心,便说道:“老夫最后一次问你,若是我将你送给朱震或是吴三桂,你当怎么样?若是我不肯,你又当如何?”
陈圆圆坚定的说道:“妾身在田府一日,朱震、吴三桂便会仇视田府一日,国丈也会担惊受怕一日。妾身断然不忍看国丈伤神,所以国丈不能忍心割爱,圆圆唯有一死,断绝他们二人的心思。若是国丈能忍痛割爱,则圆圆虽以身伴虎,却心系国丈。定然百般为国丈周旋,让国丈无忧无虑的安享晚年。等国丈百年过后,妾身当身伴青灯古佛,为国丈祈福祷告,不再贪念尘世是非!”
田畹听到这里,对陈圆圆的真情再无疑虑,只认为她是一心为自己着想。但无奈迫于形势,才忍痛离开自己,心愈发不舍,却又莫可奈何,只得把满腔怨恨尽归于朱、吴二人。
再说原战场,那日李超涂保着孙传庭,杀出重围,径直向背逃窜。逃至汝州之时,白广恩闻说孙传庭兵败,早已经逃回潼关去了,而李自成兵分两路,又已经追至汝州城下。
孙传庭不敢入城,怕入城后李自成趁势把城围了,到时候逃都没地方逃了,便绕过汝州城,直扑孟津渡口,准备在那里渡过黄河,到了黄河以北,便可暂时不惧李自成了。
孟津离方城足有四百余里,孙传庭逃到孟津时已经是第二天上午,正是黄河水最为凶猛的时候,河面上一只船只都不见。孙传庭大急,连忙令士兵四处搜索船只。这时李自成的骑兵已经追到孟津,孙传庭连忙让李超涂、高杰领兵出战。两军就在孟津渡口摆开战场,厮杀起来,但官兵此时全无战意,一击即溃。贼军击溃官兵后,当即兵分两路,一路继续绞杀官兵,一路高喊着活捉孙传庭的口号,向孙传庭冲来。
孙传庭的亲信连忙护着孙传庭逃窜,高杰也赶紧收拾残兵,前去护帅。李超涂却心暗骂,不知道莫逆这家伙去哪里了,我不是要他准备好船只,在孟津渡口等着的么?
眼看孙传庭退无可退,快要被逼进黄河之际,河面上从下游驶来许多船只,有大有小,形态不一,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