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阳谋(一) (第3/3页)
会认真考虑的,你先退下吧!”
陈演磕头告退,回到府邸,马上写了两封书信,命令手下分别秘密的给朱震和范景送去。写给朱震的信内容大致是提醒他,皇上有有意让他在京城任职。写给范景的信却是在告诉他今日当堂为难,其实是在做戏给皇上看,证明我们之间有矛盾。这样一来,皇上便会毫无疑虑的钦点你入阁辅政!
朱震和范景同是接到陈演的书信,但却一人欢喜一人忧。不说心高兴的范景,单说朱震,他早已经从杜之轶那边知道,皇上准备在皇城校场接见自己和吴三桂,并检验武事了。他知道,皇上肯定会借此机会,考验自己和吴三桂的忠心的。
想到这里,吴三桂在这个时代的一些传闻在他心一闪而过。对于吴三桂,主要是两个字:孝和勇。吴三桂成名于十八岁,天启八年春,吴三桂随其父吴襄在边关作战,有一次吴襄带着一百余名士兵出城打探敌情,刚出城不远,便陷入金兵包围。金兵见吴襄兵少,围而不攻,想迫使吴襄投降。吴三桂向舅父祖大寿借兵救父,祖大寿见金兵势大,怕埋伏,不借兵。吴三桂无奈,只得带着二十名家丁,杀入四万精兵,救出父亲吴襄。由此,便获得了‘勇冠三军、孝闻边’八个大字。
但朱震却是知道,吴三桂的才智不仅仅是勇和孝两个字。他降清植根于云南三十余年,把云南经营得铁桶一般。康熙年间更是起兵作乱,波及到整个长江流域。号称千古一帝的康熙使了吃奶的力气才把叛乱平定下下来,吴三桂的才干由此可见一斑。
但为何这个时代吴三桂的才干没有表现出来,是没有舞台吗?决计不是,他父两代经营辽东多年,影响力渗透每一个角落。辽东这个大舞台足够他表现的了。所以只有一个可能,便是他和自己一般,也在装傻。他尽力把自己装成一个勇冠三军的武将形象,把真实的自己影藏了起来,用意在博取崇祯的信任。否则,以崇祯多疑的性格,凭什么把朝廷的北大门交给他看守。
而且崇祯也不是非常的相信吴三桂,否则在吴三桂担任辽东总兵后,吴襄便被召回京城。他是看准了吴三桂是个孝顺之人,只要掌握了吴襄,吴三桂就决计不敢作乱的。
吴襄!孝顺!想到此处,朱震突然眼睛一亮,吴三桂真的很孝顺么?不见得吧!否则他怎么会不顾及吴襄的安危,勾引清兵入关,若说他得到吴襄被李自成囚禁的传言而起兵,但传言毕竟不可信,就算可信,囚禁总留得命在,造反吴襄马上就会丢掉性命。
若说吴三桂造反是为了陈圆圆,这就更说不通了。谁都知道,陈圆圆并没有成为吴三桂的福晋。若真是爱她爱到敢于起兵造反,还会在乎其他的原因吗?
朱震得出一个结论,吴三桂勇,却未必孝。有枭雄之才,却在装傻!。
(*^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