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一十四章 大闹东京(十一) (第3/3页)
经大过了刚刚被赵安生身上那股浓厚正气吓到的“畏惧”,将手上的指虎捏紧,北野文举起拳头,嘴里发出一阵“啊啊啊啊”的怪叫。
二十个早已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的虎之队打手收到老大的命令,嘴里发出同样的怪叫,从四面八方涌向了赵安生。
枪谱载:西方有武吃氏者,民以勇悍着,不论男女,都娴武艺,艺精者王,群众慴服,莫敢有违;其族尤以长枪法着,枪长七尺至八尺,金其锋而以木为柄,舞动时,寒星点点,银光皪皪,泼水不能入,用以临敌,矢石所不能摧,此有枪法之始也。
戚继光《纪效新书》有云:“长枪之法,始於杨氏,谓之曰梨花,天下咸尚之;其妙在於熟之而已,熟则心能忘手,手能忘枪;圆精用不滞,又莫贵於静也,静而心不妄动,而处之裕如,变幻莫测,神化无穷。”
纵观华夏古今枪法史,除了那些野路子高人外,只有那么四路枪法经过了江湖的验证,成为“大家”,他们分别是南宋的杨家枪和岳家枪,隋唐的罗家枪,以及三国的赵家枪。
正所谓最复杂的问题,往往拥有一个最简单的答案。
赵家枪之所以会成为现代的第一神枪,总归到底只有三个字——“重基础”。
众所周知,枪的主要使法不外乎扎、刺、挞、抨、缠、圈、拦、拿、扑、点、拨、舞花这十二种。
各路枪法不管怎么变通,都是在这十二种方式上开发自己的“特色”。
比如杨家枪刚猛,因此重于扎和刺。
岳家枪善防,因此重于缠和拦。
罗家枪花哨,因此重于点和拨。
而赵家枪,因为创始人赵子龙那温和稳重不争不急的性格,所以什么都练。
什么都练当然有好处,所以赵家枪法变化无穷,诡异多端,令寻常人摸不着招数。
但什么都练当然也有坏处,那就是什么都不精,一旦对上其他三家的枪法,碰上他们擅长的招式,那只能相形见绌,败下阵来。
这也是赵家枪为什么长久以来都没有什么名气,一直垫底的原因,因为论综合实力,其他三家总是压他们一头。
而这件事,一直到赵双燕这一代才有了改观。
赵双燕天资聪慧还是个大改革家,在某天练武时,他心血来潮拿着两杆枪随意比划着玩时,忽然发现了一个简单的算数问题:一只手使枪,就是十二路枪法,而两只手,就是二十四路。
亘古亘今,从未有人见过二十四路枪法,因此也从不存在能够打赢二十四路枪法的人。
用了二十年,赵安生将这个心血来潮的念头付诸实践。
而赵家神枪,也头一次夺得天下第一。
这算得上是老祖宗们的遗愿,赵双燕完成后,从未奢望过自己的儿子能够继承这荣耀与压力并重“天下第一”的名号,而事实也正如他所想,自己因为天生左右手精通才练出的本事,作为右撇子的赵安生,根本就学不了。
但随着赵安生渐渐长大,天赋觉醒,赵双燕发现了另外一件事。
自己的儿子,是绝世的超级天才。
十二路枪法,赵安生路路都可以练到精通。
对方都带着杀气,从不畏惧制造尸体的赵安生当然也不会手下留情。
一扎,两个率先上前的打手被捅了个贯贯穿,透心凉。
一刺,左边想要偷袭的打手从今往后没了生育能力。
一挞,手里的长枪弹出,将右边的两个打手击飞出去。
一拦,后方的打手“主动”用下巴去撞红缨枪的枪头。
……
仿佛是枪术教科书,十二路枪法在赵安生的手里使得是得心应手,许久未见鲜血的红缨枪更是极其兴奋,枪上的红缨更添鲜红,枪头也满脸通红。
五分钟。
可能更短。
整个大玩家电玩城还站着的,只剩下两个人。
一个身上的白衣早已被染红的翩翩少年。
一个汗水已经湿透背心的。
大傻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