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一章(终章) 三桂归天 下 (第3/3页)
宣告自己将接替先帝吴三桂为中华帝国的第二任皇帝。
消息传出,举国震惊,事前谁也没有想到最先继承帝位的竟然是周天峰。虽然他是当朝驸马,又兼明王的身份,但毕竟吴三桂的直系后代依然健在。因此他的这一轻率举动立时遭到全天下的反对,这其中当然尤以唐王吴间道与宋王吴间庙为甚。两兄弟知晓之后,立时停手罢兵,随后匆匆议和。并经过一番慎重的考虑计较之后,两人都觉得单凭自己的力量还不足以彻底击败坐拥二十五万实力强劲的大军。最后两兄弟经过多方接触商讨,终于决定组成联合军队,共同讨伐周天峰。
就这样,吴间道和吴间庙兄弟俩组成了人数共计达三十五万的水陆大军,一边向全天下发布檄文,一边声势浩荡、气势汹汹开动大军征讨周天峰。
周天峰闻讯不敢怠慢,立即作出了全面防御的阵势,并且将二十五万大军直接拉出北京城外,企图与吴氏兄弟组成的联军决一死战。并且一战功成,彻底击败他们以绝后患。
双方在北京城外进行了一连串的惊天大战,结果周天峰终因寡不敌众,被吴氏兄弟所击败,狼狈返回北京城。而吴氏兄弟则稍微重整了一下军容,随后根本就不给周天峰丝毫喘息的机会,又开始全力攻城。
这场战争足足进行了半年之久,在连番炮火的轰击下,防御牢固的北京城终于被攻破。吴氏兄弟的联军趁机杀入城内,而周天峰在抵挡不住、再次遭到一连串失败的时候,终于无奈的撤出北京城,带着仅余的几万人马悻悻的逃往蒙古。
虽然联军获得了最终的胜利,并将周天峰赶出北京,但也是伤亡惨重,二十多万人马灰飞烟灭。而在进城之后,大殿下吴间道终归是技高一筹,还未等安顿好,便率先向二殿下吴间庙发难。结果吴间庙在瘁不及防下,损失惨重,在亲卫的拼死保护下,狼狈的逃出北京城。
三方经过了一连串的大战,在短时期内都已经没有余力再来发动大规模的战争。因此都在暗中休养生息,整顿军备,巩固地盘。
一年之后,明王周天峰在蒙古察汉浩特率先登基为帝,改国号为新明,控制整个蒙古、新疆、西藏及辽东地区。半个月后,二殿下宋王吴间庙不甘示弱,在南京登基为帝,国号新宋,并昭告天下。从此掌握着整个南方。
他们两人的这一举动深深刺激了身在北京城的大殿下唐王吴间道。他不顾手下众臣的反对,匆匆在北京登基为帝,国号新唐,并昭告天下。从此整个北方归其所有。
这样一来,在中华帝国这片无比辽阔的大地上,同时出现了三个所谓的国家和皇帝,他们三者之间从建国初始便进行了无休止的战争,期间各种军事谋略层出不穷。或是新唐联合新宋打击新明,或是新明与新宋联合起来抗击新唐,又或是三者之间互相讨伐,各自为战。整个中华帝国境内混乱不堪,民众苦不堪言,导致天下大乱,民不聊生。史上称这段历史时期为“后三国时代”。
正是因为这后三国时代的三个连年征战的国家,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导致整个中华帝国的经济由巅峰迅速下滑到低谷。天下太平、人民富足的景象再也不得见。断壁残垣、浮尸处处的景象倒是随处可见,中华帝国在一代霸主吴三桂将之大一统之后,再次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分裂与混乱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