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九十七章 满清覆亡 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九十七章 满清覆亡 下 (第3/3页)

子好像清醒了很多。在贴身太监王承恩的不断催促下缓缓站起身,看向宫内的其余众人。除了王承恩外,还有十几名王承恩手下的小太监。

    此时,北京城的九门均悬起了白灯,标志着京城已被全部攻占,城上已经不再有明军设防。

    崇祯自知命必不保,便挥手遣散了众太监,只有王承恩至死都哭着不走。崇祯感其忠心,遂不再驱赶。二人在宫中坐了片刻,听着紫禁城外到处是炮火声,喧闹声。崇祯叹了口气,随后站起身来,向宫外走去。王承恩也紧跟着走了出来。君臣二人就这样缓缓的走动,丝毫不为外面的炮火、喊杀声所惊扰。

    不知不觉就走向了景山。此时,崇祯的心是平静的。宫里的一切都处理完了,剩下的只有带不走的紫禁城和无穷无尽的珍宝了。

    崇祯的脚步走得很稳重,很坦然,他似乎不是在走向死亡,走向毁灭,倒是像一步步走向朝堂,走向曾是万民景仰的宝座。风声刮起了一片片细小的树叶和灰尘,它们无声地飘着,粘在他的头上,肩上,钻进他的衣领,他却浑然不觉,仍慢慢地走着,走着。

    崇祯、王承恩缓步走上煤山,回头遥望,眼见城里人马纷乱,喧嚣声远播数十里,似乎在准备欢迎大顺军入城。崇祯呆呆地望了一会儿,又收回视线,望了一眼紫禁城,他生于斯,长于斯,亦败于斯,这里有他童年的无忧无虑,也有他少年的发奋刻苦,为了中兴大明,他不知熬了多少不眠之夜,那乾清宫,奉先殿,那张御案,那把龙椅,而今均已远离了他。他长叹一声,解下白绫带。缓缓的将其搭在一棵松树横枝上。

    王承恩见状慌忙上前紧紧抱住崇祯,惨呼道:“皇上,您这是作甚?虽然反贼攻入了北京城,可是这并不代表大明就此覆灭了啊!只要有您一日在,大明就能多存在一日!千万别想不开啊皇上!”说到这里王承恩已是痛苦失声。

    崇祯苦笑一声,道:“朕早就该死了!直到方才朕才明白,原来一直都以圣君自居的自己竟然一无是处!朕因为自己的疑心而杀死了忠君爱国的袁崇焕,你说这疑心究竟管何用?可是如果没有疑心光是信任又有何用?哼,朕信任洪承畴,他却归顺了满清;朕信任吴三桂,他却欺骗了朕;朕信任曹化淳,他却亲手放闯贼入城。你说朕的疑心也好,信任也好,到头来不都是一个结果么?”顿了顿崇祯道:“此刻朕已明白,朕早就应该死了!至于将来大明何去何从,是存还是亡,还是由后世来决定吧!”说完崇祯咬破手指,用鲜血在自己的衣襟内写了一份遗诏。

    遗诏写好后,崇祯嘱咐了王承恩几句。随后猛地将脖子伸进白绫之内,自缢而死。

    王承恩没有阻止崇祯的行动,只是待崇祯终于不再挣扎后,才含泪向他的尸体三拜九叩。又遵嘱将他衣襟上的遗诏翻出向外,便也自缢于旁边树上。

    这时候,阴云四合,煤山上一片寂静。微风不断吹起,将崇祯的尸体吹得左右摇晃,衣襟上面的血诏也被吹得时开时合。

    崇祯遗诏曰:“朕登基一十七年,致敌入内地四次,逆贼直逼京师。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咎,然皆诸臣之误朕也。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去朕冠冕,以发披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遗诏下还有一页诏书,曰:“百官俱赴东宫行在。”他的意思是让百官寻找太子,再图大业,这就是崇祯临死前最后的大梦。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