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八十五章 驰援锦州 上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八十五章 驰援锦州 上 (第3/3页)

气之下,只能把不断战败的苦果自己来咽。

    崇祯十二年(1639年),皇太极派遣济尔哈朗与多铎为左右翼主帅,率部进驻锦州北九十里的义州,作为清兵进取锦州的战略基地。他们一面筑城,一面屯种;同时,不断向锦州地区出击,袭扰明宁远、锦州驻兵。锦州地区的军事形势变得日益紧张起来。

    蓟辽督师傅宗龙心中明白,此次皇太极的目标正是锦州。只要得了锦州,清兵就可以顺利的一路向西攻占广宁、宁远,一直打到山海关。因此,锦州对于京师的重要性异常的重要。崇祯帝也屡次下旨,要傅宗龙无论如何也要保住锦州周围的几座城池。否则一旦丢失,那锦州也将岌岌可危。

    傅宗龙虽然有一万个心要死保锦州一带,但无奈与兵精将猛的清兵相比,实在是不堪一击。再加上皇太极兵法运用得当,让傅宗龙屡屡顾此失彼,因此锦州的周边城池被他逐一蚕食掉。到了崇祯十三年,皇太极终于打到了锦州脚下,而使得锦州也成了孤城一座。

    傅宗龙到此地步已经实在别无他法,只得八百里快报上奏朝廷,请求援兵驰援锦州。

    崇祯接到急奏,登时又惊又怒。一气之下当即下旨罢免了傅宗龙的蓟辽督师之位,命兵部尚书洪承畴兼领蓟辽总督,高起潜为辽东监军,火速赶往辽东赴援锦州。

    崇祯十三年五月上旬,洪承畴奉命出山海关,驻宁远,指挥各路兵马驰援锦州。而此时锦州城已被清兵团团围困,要想在万军之中解锦州之围实是难如登天。

    洪承畴也算是一个兵法大家,他到达辽东之后,并未对锦州之围操之过急,而是亲自来到锦州外围的军事要地松山,相度地势,察看清军的态势。经过仔细察看,他感到明朝的兵力尚嫌不足,因此他连忙上书请求崇祯玩为辽东增加兵力,应达15万之数方能解锦州之围。另一方面,他派人前去召集辽东都指挥使吴三桂、前屯卫总兵王廷臣、玉田总兵曹变蛟、蓟镇总兵白广恩等将领,共议破围锦州之敌。

    十二月,经过阁臣会议,崇祯批准同意增兵。于是,增调宣府总兵杨国柱、大同总兵王朴、密云总兵唐通、山海关总兵马科等四员战将,各率所部援锦。加上前四总兵,共为八镇总兵,合兵力10万、马4万、骡1万。还不足15万之数,朝廷又做了一番努力,最大限度续增至13万而止。令各镇总兵“刻期出关”,速会兵于宁远。

    三桂此次接到诏令再也不敢怠慢,一方面此时的蓟辽督师已经更换为洪承畴,此人一向熟识兵法,且处事决断,三桂不敢轻视于他。另一方面此次的监军正是他义父高起潜,冲着他的面子三桂就不能不前往。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锦州城的主帅正是他的舅舅祖大寿,如果他再不积极出山驰援,那将会被人称为无情无义之人。别的不说,就是他的父亲吴襄恐怕都会找进山来。因此三桂连忙召集手下,全军集结,准备出山。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