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节 两军议事 (第2/3页)
没有遇到抵抗!
进入范阳,辛毗迎帝入城,李亦奇并没有见到预料中的守军和百姓饥馁满面,面带菜色的凄凉场面,范阳军民虽然削瘦了不少,可是精神还是很好!
一问,才知刺史田豫早就下令城中备足三年的粮食,不得动用!后来幽州军民涌到范阳,虽然人口增加,但也足够一年半的食用!
除了粮食,还深沟厚垒,大做城防,鲜卑之所以不攻城,一来他们敬重田豫,派人入城劝降,大病中的田豫乘马车出行,巡视全城,虽然他气若游丝,却胆气依旧!宣示军民道:“大魏只有战死的刺史,没有投降的剌史!”
鲜卑诸人认为田豫是好汉一个,攻之不祥,又以为田豫必死无疑,就想等!另一方面,正因为范阳的城防,令鲜卑人望而却步,只是稍微攻打一下后,不敢再攻!
到了剌史官邸,田豫是个骨瘦如柴,但眼中却闪现出不屈精神的人,他是首次见帝,跪迎后,口称陛下万岁,田豫气色虽差,却是能够行动了,李亦奇大感欣慰,亲手扶田豫起来,入堂上安坐,慰问田豫身体安好,田豫感谢涕零地道:“幸亏我军22步兵师随辛大人到来,师中的军医为臣开刀打针治疗箭伤,现在已经痊愈了!”
元军极重保障,军医就是一个重要方面,专门成立了“第一军医大学”,陪训军医,军一级单位配备战地医院,师一级单位配备医疗室,有多名军医,连一级单位配备卫生员,由于在军中,资源有限,所以药基本上都是丸药、成药,而不是煮的中药,另外,开刀打针,那是常事!
从此之后,西医还没有兴起!西医西药的体系根本没有完备!历史上还会再有西医这个名词吗?
绝对没有了!人体的结构、细菌病毒、开刀动手术、打针吃药这些发现和发明,全是大元朝伟大的皇帝李亦奇发现和发明的!并且把他们归入了中华民族的医学中!成为了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什么,哪个有意见,说皇帝侵犯了他的专利?那好,来,皇帝赔给他宫中的一个漂亮妃子!
那是不可能的,皇帝会把他装进麻包袋,扔进长江里……
凭着记忆,皇帝写出了《疾病学》,从总体上说明了细菌病毒学,器械治疗,医药治疗,人体结构,成为了医学界人人必读的宝典!医生们努力向这个方向发展!因为皇帝写了总纲,但实际应用还是要靠医生去完善。
那本《疾病学》是很早就在江南流行了,皇帝要用它去改变人心,建设公共卫生,为这本书的出版,还专门开了一个售签会,而且,出售本书的对象,不是给医生,而是给江南的上层人物,以改变他们的观念!因为儒家有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伤之!李亦奇发明的医学,却是要对身体动刀用针的!更是对他们脑袋的思想来动刀用针的!
为此,为了这本书,李亦奇使出浑身解数,专门就在神殿外边搞售签会的!拉了一大帮人去,以神殿去增加自己的可信度!李亦奇比各路小强有一个优势就是:他有实物证明,他是天上来的!毕竟,在当时,还没完全开化的人,见到十公里长,一公里宽的巨型飞船,能不顶礼膜拜?若不是神物,人力能做得出来?
李亦奇赐人参丸给田豫,让他补养身体,还赏给他一枚宝石青龙勋章,以表彰他的功劳,鲁肃恭喜他道:“按军制,得宝石青龙勋章者即同时获称大元英雄!国让得此称号,可喜可贺啊!”
田豫惶恐道:“君赐太重,臣并没有杀伤敌军多少,得此不敢获此称号!当不起啊!”
李亦奇哈哈大笑道:“当得起,当得起!朕就是欣赏你那句话‘大魏只有战死的刺史,没有投降的剌史’!这句话就完全值了大元英雄的称号!我们就是要大力弘扬这种精神!我中华民族就是要这种精神!”
君臣说起鲜卑的事,田豫告诉皇帝道:“鲜卑部族众多,相互不和,臣在幽州,多以势力平衡为主,拉一部,打一部,诱之以利,是以鲜卑不成气侯,但后来鲜卑人中出了一个戴青铜鬼面具的人,情况就大不一样了!”
田豫恨恨道:“此人是个汉人,实乃汉奸!教会鲜卑人兵法、军制、军阵和攻城器械,于中穿针引线,说我中原是如何的地大物博,妇女美丽!钱多物多,要鲜卑人不要为了小利,而丢了大利!是以鲜卑三部,终于结成同盟,不再互相攻战,使臣之苦心付于东流!”
他气愤填鹰地道:“幽州的局势败坏,原因多种,然而汉奸的‘功劳’也不小!”
皇帝也以之为然道:“不错!汉奸的危害,有时极大,他们出身本国,对本国知根知底,有他们引路,出谋画策,对我中国的危害极大!”
一时间他兴致大发地道:“这种是直接的汉奸!还有一种汉奸,那是文化汉奸!他们会传播和灌输外国的信念,瓦解中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