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章无 刘锜论险局,赵桓知进退。无奈! (第3/3页)
再兴性子,本是极其粗率的,但柔福生在皇家,颇好园林丘壑之胜,虽力行节俭,也略略修造,勉强可充行宫之用。眼下住了赵桓在内,防卫森严,更与往日大不相同。
李显忠入觐之际,百感交集,心下黯然,不知这大宋旧主历经剧变后,会有作何打算。
“陛下,臣——李显忠——奉旨觐见,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李显忠见到赵桓时,一阵心酸,喉头哽住,几不能成声。
赵桓在宫中愉与柔福等叙话,闻说有宋臣来觐见,也不着龙袍,也不戴平天冠,就这么身着常服,在便殿内与李显忠见面,闻李显忠口称万岁,面上一窘,好不容易才和声道:“爱卿平身,此非朝堂之上,不必拘礼,来人,快为李大人、洪大人看座!”
李显忠收拾心情,惶恐入座,小心道:“陛下久在上京,臣子等不能杀贼救主,实罪无可绾,天佑大宋,令杨相奉辇还泽州,天下宋民无不宽怀,此亦陛下洪福,臣民之幸!”
赵桓黯然道:“大宋蒙难,朕亦有罪,但得民生尽复,江山依旧,朕何惜此身?”
李显忠犹豫半晌,才开口道:“临安圣上虑及陛下所受苦难,甚是不怿,谓将有所以报,敢请陛下还驾临安,共治天下,同享尊崇,待河北安定之后,再还开封旧都,未审此意可否,故遣臣先至泽州请旨,再行定夺。”
赵桓听得李显忠好不容易将这两个圣上、陛下绕得明白,破颜而笑,徐徐道:“九哥便是如此多心!朕在上京时节,韦后返南朝,便曾有语在先,但得南归,充一宫观使足矣,安敢望大位?此言至今深铭五内,失国之君,受辱贼营久矣,更不足以位尊九五,便此间已经是分外之福,哪里还有临朝之意?此意还请李大人上复九哥,不必多作安置了!”
李显忠手足无措,惶恐道:“陛下,长幼之序,人伦之常,岂可因陛下私志而废大道?早年间韦后还朝前,临安圣上有言,但得母子团聚,共享天伦,便逊位为民,又何足惜!如今陛下还朝,正当与临安君臣共论正统存续,如何这等——”
赵桓闻言长笑道:“临安已立太子,止此便是正统,朕虽曾为宋主,然诸子尽在贼手,若论正统,莫非将储君与金人为质么?此议不可再提,便请李大人还朝,朕得安居河北已经万幸,南下之事不可再提,九哥若肯尊兄长之私志时,不到河北问罪便好,哈哈哈哈!”
洪皓与李显忠面面相觑,洪皓颤声道:“陛下明见万里,完颜亮果然传话至杨相军中,以诸皇子为质,令杨相退兵,杨相未请陛下之旨,不敢定夺!”
赵桓闻言,浑身大震,眼圈一红,几乎不能安座,许久之后,才黯然道:“可怜谌儿……罢罢罢!大人可传语杨相,大宋河山,原不系于孺子身上,若能救则救,不能救时,还当以社稷为重!”
下载本书最新的txt电子书请点击:
本书手机阅读:
发表书评: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点击下方的"收藏"记录本次(第二百七十章 刘锜论险局,赵桓知进退。无奈!)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