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五章 劝服载垣(下) (第2/3页)
廷,怕得不仅仅是朝廷,还有满洲朝廷背后的‘蒙’古力量和湘军、淮军、楚军等地方力量,这些力量加在一起,常胜军就处于绝对劣势了。
再算上老李因为新疆的事情,和世界第一强国大英帝国‘弄’得十分不愉快,直接导致外援缺乏,所以老李一直以来都能忍则忍,绝不主动犯事。
不过,载垣的出现,能替老李解决很多难题。
慈禧太后占据了政治主动‘性’,她是大清帝国的最高统治者,所以才能调动‘蒙’古、湘、淮等军。不过,要从法理上面来看,载垣才是合法的掌权者。
咸丰皇帝驾崩以后,将政权移‘交’给了以载垣为首的八大臣掌握,咸丰为了防止八大臣专权,所以又留下“御赏”“同道堂”两枚印章给同治小皇帝和慈安太后,用以挟制八大臣。因为同治帝年幼,所以他的印章由慈禧太后保管,慈禧因此就在咸丰帝死后的政治格局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皇帝年幼,皇叔却正值壮年,咸丰帝为了保住自己儿子的帝位,所以没留给恭亲王奕、醇亲王奕澴任何权力。不过,咸丰如此做,彻底伤了奕、奕澴的心,所以他二人勾结慈禧太后,发动辛酉***,夺取了八大臣的权柄,开启了“两宫垂帘、亲王辅政”的新局面。
从封建礼法上说,实际上这场***是非法的,是违背先帝意志的。但是因为在短短几日之内,八大臣之中载垣不知所踪,杜翰、焦佑瀛投降,景寿倒戈,肃顺、端华、穆荫、匡源身死,八个人没有一个能继续坚持战斗的,所以以八大臣为首的整个官僚体系就轰然倒塌了。
‘蒙’古诸王公本来是支持八大臣的,曾国藩等汉族官僚也和开明的肃顺等人关系极好,但是慈禧猝然发难,导致八大臣没有利用好外援,直接就崩溃了。这样一来,‘蒙’古王公和地方汉族官僚也只能选择表态赞同铲除八大臣。
李明峰算计着,如果能把载垣带回大清,那常胜军就大有可为!
载垣和‘蒙’古王公关系紧密,只要载垣能让‘蒙’古王公在短期内找到借口按兵不动,那就算胜利。南方的曾国藩、曾国荃、袁保庆、左宗棠等人也和老李关系匪浅,老李不求他们相助自己反清,只求他们拖延进京勤王日期,这样就算成功。
如此算下来,朝廷可用的力量除了驻扎在丰台的荣禄统领的十万新军和京师、奉天的十万八旗兵之外,在地方上就只有目前屯扎在山东、江苏的李鸿章的淮军可用了。四川的骆秉章、广西的冯子材、广东的刘坤一、福建的沈葆桢虽然也是站在朝廷一边的,但是他们毕竟远在万里之外,如果常胜军率先动手的话,这几路人马肯定在两个月内无法赶到。
——两个月,够做很多事了。
而且自己一方还有载垣这张牌,慈禧可以污蔑李明峰是反贼,老李也可以利用载垣指责慈禧、奕违背先帝遗诏。到时候地方上忠于朝廷的官员们也会不知所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