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百零九章 朝堂暗斗(上)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三百零九章 朝堂暗斗(上) (第2/3页)

是在向朝廷和慈禧太后谄媚。李鸿章此人和李明峰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相同之处就是李鸿章和李明峰都很有野心,是野心家;不同之处就是李鸿章的野心局限于体制内,李明峰的野心则在体制外。

    说白了,李鸿章的野心很简单,他就是想要挤垮李明峰,甚至连他的老师曾国藩也要挤垮。至于倭仁、周祖培,翁心存、甚至是奕、奕澴也都在李鸿章的打击目标之内,这老家伙就是想当大清第一重臣,想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

    李明峰却不同,李明峰走到今天,已经把自己和清朝放到对立面了,老李是和朝廷对抗的,李明峰可不想当什么宰相。

    因为只是想当宰相,不想***,李鸿章要‘私’家军也没有用,他索‘性’放弃‘私’家军,以图换的慈禧信任。能得到慈禧太后的信任,对李鸿章的仕途有极大帮助,起码现在来看,慈禧给李鸿章的好处确实不少。

    李鸿章说完,他身旁的一个官员出班道:“淮军实无必要再保持如此兵力,臣张树声也赞成李鸿章大人所言。”

    又有人道:“臣周盛‘波’附议!”

    “臣丁汝昌附议!”

    “臣潘鼎新附议!”

    李明峰见状,心中也在暗自惊叹,转眼之间,李鸿章所属的淮军势力竟然如此庞大了。这个张树声目前是江苏布政使,周盛‘波’是记名提督,现在带兵镇守大沽口,丁汝昌也是记名提督,现在带兵镇守吴淞口,潘鼎新是山东布政使,这几个人都是一二品的大员,影响力非同小可。

    李鸿章一个人不可怕,他只是江苏巡抚罢了,但是以他为首的淮军派系就太可怕了,黄河和长江下游的军政大权基本都掌握在了他的手中。

    同样,一个曾国藩不可怕,但是整个湘军势力却是恐怖的。相对来说,李明峰的常胜军势力反倒和左宗棠、袁保庆一样,都只控制了不大的范围,远不能和湘军、淮军想比。

    看到李鸿章和他的派系官僚都表态同意大幅削减兵力,慈禧太后十分满意的点了点头,然后又问道:“楚军怎么说呢?”

    左胖子无所谓的说道:“臣倒无妨,手中只有四万多人,太后说怎么裁就怎么裁。”

    慈禧听了左宗棠的话,‘露’出了笑容。但是没等她继续问,一个人就出班说道:“淮军、楚军可撤,湘军却不能轻易撤。湘军现在有五十万兵力,要是不给他们足够的银两让这些老兵回乡务农的话,恐怕要生变故!”

    李明峰一瞧,说话的是曾国荃。曾国藩太特殊,太显眼,这种直接和人对骂的工作他不适合做,一般这种事情都由曾家的老九,湖广总督曾国荃负责。

    奕面上挂着似笑非笑的笑容问道:“多少银两才能让老兵们不作‘乱’?”

    奕主管户部,银子的事情由他开口问。

    曾国荃眼珠子一转,随即道:“这些老兵征战十几年,年纪都在三四十岁,他们后半生要想无忧,起码一人得有一千两白银吧,五十万人就是五万万两白银。”

    此言一出,众臣脸‘色’都是一变,奕冷笑道:“曾大人倒也能狮子大开口,哼!哼!”

    曾国华看到局面有些尴尬,连忙道:“也不见得能用这么多,这些老兵还有劳动能力,朝廷给每人两百两白银,让他们回乡去购置土地,将来务农便可。这样总数只需一万万两白银。”

    倭仁闻言,最先忍耐不住了,跳出来争辩道:“一万万两还少啊?你把老夫卖了吧!”

    听了这话,在旁边的李明峰忍不住调侃道:“倭中堂能值一万万两白银?”

    众臣闻言,顿时大笑,紧张的气氛立刻得以缓解。

    被李明峰一调侃,奕的语气也缓和了下来:“长‘毛’***一场,江南人口锐减,很多土地都是没主的地,朝廷可以把这些土地都划给湘军。而且湘军也不用全都卸甲归田吗,朝廷还要依仗湘军呢,我看十万人马还是要留下的。”

    说到这,奕就停了下来。慈禧太后十分默契的接过话头道:“湖南、湖北、浙江,这三个省之外的湘军全部减掉,这三个省的总兵力保持十万便可。”

    曾国荃闻言,丝毫不为所动:“如此虽然能减少开销,用不了一万万两,但是三五千万两也是少不了的。”

    倭仁闻言,有些恼羞成怒的道:“曾国荃,你也太黑了!洪秀全的伪王宫和金陵城内的金银珠宝起码价值两千万两,战后你连一个铜钱都没上缴朝廷,全给贪下了,现在还敢开口要钱?”

    曾国荃听了这话,如同被踩到了尾巴的猫一般,跳脚大骂道:“你血口喷人!曾某对得起天地良心!”

    曾氏兄弟之所以不肯放弃兵权,并非是想***,也是‘逼’不得已。曾氏兄弟和李鸿章不同,李鸿章身上干净,不怕放弃兵权,但是曾氏兄弟身上绝不干净,根本不敢放弃兵权!

    湘军在江南,也不知犯了多少法,什么烧杀抢掠、栽赃陷害、卖官鬻爵之类的,简直就如家常便饭一般。至于虚报战功、涂改俘虏的口供、‘私’下了长‘毛’联系等等违法‘乱’纪的行为,曾氏兄弟也没少做。

    还有就是倭仁现在提出的,曾氏兄弟的贪污问题。曾国藩、曾国华、曾国荃在整个平定太平天国的过程中,也不知贪墨了多少银两。

    在家业上加以比较,现在的曾家就是比乾隆年间的和珅,恐怕也丝毫不差。曾氏兄弟犯得罪,足够满‘门’抄斩的了,为了保住小命,所以曾氏兄弟才死抱着兵权不放。

    而且市井谣言,说曾国藩要当皇帝,虽然没有真凭实据,但是朝廷总是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态。而且曾氏兄弟也知道,湘军内部确实有不少人曾经建议过曾国藩这么做。虽然曾国藩没有同意***,但是曾国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