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一十五章 谁是谁非?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一百一十五章 谁是谁非? (第3/3页)

散而开,各自把手要道,防止他人靠近。

    其中一人并未离开,而是直接推‘门’而入。

    “奴才给王爷请安!”这人进屋之后就给端坐在椅子上的恭亲王跪了下去。

    “安公公快请起,你这一路上吃苦了!”奕连忙站了起来,将这个太监扶起。

    “不苦!不苦!奴才能替娘娘和王爷分忧,这是天大的福分。”安太监连声说到。

    这个太监,就是清末有名的大太监安得海。安得海为何在此处呢?这话就要从头讲起了。

    咸丰驾崩之后,因为新皇年幼、神器无主,所以一切野心家都动了贪念。

    咸丰临遗诏讲明,由八大臣辅政。除此之外,咸丰为了避免八大臣之中产生鳌拜,所以又留下两个印章用以压制。

    这两枚印章,一枚名为‘御赏’章,赏赐给皇后使用;另一枚名为‘同道堂’章,赏赐给皇长子使用。因为皇长子年幼,所以‘同道堂’章实际是由皇长子的母亲叶赫那拉氏使用。遗诏中写明,所有圣旨必须加盖这两枚印章才能生效,若是少了其中之一,那都算伪圣诏。

    咸丰死后,朝政‘混’‘乱’,朝中大臣或者是老成持重,独善其身,不参与争斗;或者是投机倒把,投奔某一方势力,参与政治斗争,好借此机会平步青云。

    投机分子在任何时代都有,只要一有投机的机会,这些人立马就会跳出来。在这‘乱’局中,有一个御史,名叫董元醇,他就是个投机分子。

    在观察局势之后,董元醇决定投入两宫太后的阵营之中。为了取悦两宫太后,董元醇竟然上书要求请两宫太后垂帘听政。

    接到董元醇的奏折,叶赫那拉心动了。一枚‘同道堂’印章相当于半个大清,掌控印章的叶赫那拉氏心底的权力***不可抑制的冒了出来。

    垂帘听政?是个好主意!起码在叶赫那拉的眼中,这绝对是个好主意!

    垂帘听政,就是抢夺的八大臣的权力,所以叶赫那拉知道,肃顺等人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答应的。两宫太后手中除了印章之外,没有任何实权,所以叶赫那拉准备借用亲王和权臣的势力来打压八大臣。

    这次,叶赫那拉就派心腹太监安得海偷回北京,面见恭亲王奕,商量夺权事宜。

    此事机密异常,保险起见,安得海带的是口信,而没有携带任何实物。

    “娘娘的意思请您到热河面议!”安得海说到。

    “还有何可议的?如今北京兵马都在文祥大人手中掌握,八大臣何时入京,何时就是他们下台的日子!”奕说到。

    本来恭亲王还没想靠武力来夺权,他以前最多只是想联合一些权臣给八大臣一些压力,好让他们几个近支亲王也掌握一些权力罢了。

    但是自从得知两宫太后准备拿下八大臣之后,奕就不仅仅满足于掌握一些权力了,他想做议政王,甚至是摄政王!

    所谓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奕准备靠武力解决这个问题之后,他又不敢去热河了。热河行在尚有兵马两万,‘侍’卫三千,这些都是八大臣的嫡系部队,如果要去了热河,奕等于是羊入虎口,生死由人。

    两宫太后却是另一套打算,如果奕不去热河,不当面锣,对面鼓的把事情一桩桩、一件件的讲个明白,那***之后的权力分配就会产生矛盾。很可能的结果就是刚刚解决完八大臣,两宫太后又会和近支亲王爆发争斗。

    两宫太后手中无一兵一卒,如果争斗起来,肯定要吃亏。所以,叶赫那拉才邀请奕去热河,将行动方案和事后利益分配讲个明白。

    况且,两宫太后年纪尚轻,虽有野心,但是对朝政毕竟了解太少。她俩需要当面问奕,这件事成功率到底有多大,她们需要知道,奕手中到底有什么筹码。

    “我离开热河的时候,娘娘千叮咛、万嘱咐,说是一定要请王爷去热河议事。王爷要是不去,恐怕大事难成!”安得海说到。

    奕皱着眉头想了半天才说到:“既然如此,我明日就上表朝廷,请求赴行在祭奠。”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