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章 相见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四章 相见 (第3/3页)

特旨令他代摄两江总督,兼辖金陵.

    而他这个舅舅,当得也很有些尴尬,据说当年圣上还为王爷之时,膝下无子,为了争夺皇位增添筹码手段无所不用.恰巧陈阁老之妻与王妃同日临产,王府本来生的是一名千金而陈夫人养了一名小子.两家本是通家之好,竟暗地里偷换过了.

    传闻在弘历登基之后,先后赐给海宁陈家两张匾额,一名为爱日堂,一为春晖堂.

    “爱日”一词,是从汉辞赋家杨雄《孝至》一文“孝子爱日”中来的,后世把儿子奉侍父母之日叫爱日。“春晖”二字是从唐代孟郊《游子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诗句中化出。后人常以春晖来比喻母爱。这两方匾额的题词内容都有儿子尊敬和孝顺父母的意思.其中深含之意自是不言而喻.

    这还罢了,那名神情威猛的武将之名更令宝玉瞠目结舌.赫然竟叫作徐达!宝玉起初以为仅是同名巧合,但是听到连表字天德都一模一样之时,这才真的相信历史出现了混乱.

    他昔年生长于那个世界之时,虽然外界纷乱流离,但是他外公柳永在世的时候,凭一人一剑之力,威慑四方,倒也令他度过了一个安静平和的童年,在母亲“不忘本来”的要求下,,也幸亏他天资异常聪颖,对此又甚有兴趣.因此石柳几乎将绵延数百年历史的柳家的藏书悉数阅尽,后来论中国历史,连其外公也颇有不如之处.

    宝玉注视着徐达,脑海中不由自主的浮现出了典籍上对这位将军的记述:

    “徐达(1332—1385),字天德,濠州(今安徽凤阳)人。农家出身。元至正十三年(1353),参加朱元璋起义军,与常遇春同称才勇。十五年,随朱元璋渡长江,克采石,下集庆(今南京)。十七年,率兵东进,屡败吴王张士诚军。二十三年秋,在鄱阳湖大败陈友谅。二十七年九月,攻陷平江(今苏州)灭吴,俘张士诚及其将士二十五万,还师后封信国公。同年十月,以征虏大将军率军北伐元军,先取山东,旋挥师河南,乘胜攻克元大都(今北京),改名北平。迫元顺帝北走大漠,元亡。”

    要知道,在当时元朝的铁骑几乎是全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俄国人,中亚地区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