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卢沟桥!卢沟桥! (第2/3页)
了,19377月7日。伴随着北平卢沟桥外宛平城外的一声枪响。中国和日本的所堆积的几百年的怨念也终于得以爆发了。事情的经过大家都十分清楚,季明也是烂熟于胸。为此他特别和自己的参谋做了一些准备,比如他利用德国顾问的名义,以举行大规模实弹演习为由,提前开始让驻守华东的部分兵力动员起来。接着,他还调回了驻守在西安的第二师。把他派往山西。交给卫立皇指挥,此外他还提醒宋哲元注意最近日军的军事调动,接着还通过合布楼天津公司直接播给驻守当地的二十九军三十万发子弹。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季明给二十九军军长宋哲元的一个信号。不过不知道是不是宋哲元认为这位德国顾问是多此一举,还是因为其它的什么原因。总之二十九军并没有做出相应的准备。不过好在日本人也对这次冲突中中国军队的表现而感到愕然。因为按照以往的情况,中国军队在遭遇攻击之后,就会主动的退守。但是这次中国军队却像发了疯一样对日军的冲锋展开了顽强的阻击。从宛平城到卢沟桥,再到卢沟桥对面的战略要地铁路桥,中国军队的顽强防守让自以为兵器和素质占优的所谓中国驻屯步兵旅团的进攻举步维艰。三天来的战果日军损失了大约900人。占到其全部兵力的15%。这让素有日本悍将之称的后世被成为“马来之虎”的山下奉文惊讶不已。而且由于兵力的捉襟见肘,所以他不得不调整了战线,暂时放弃了永定河南岸。接着他一面沿着永定河修筑工事,一面向日本国内发电报,希望国内能够给予其增援。
到了7月10,卢沟桥的冲突仍然在继续,虽然战斗已经没有前两天那么激烈,但是仍然有营级左右的交火。在白天,日军集中自己的战车部队突破几个重点地段,但是到了晚上二
组织的敢死大刀队则利用夜色。通过惨烈的肉搏又I回来。在那里无辜的生命每分每秒都在逝去,但是双方并不在乎这些,在他们看来夺取自己的阵地才是最关键的。
711日,日本总参谋部提出了全面动员的命令。原先一直坚持“不扩大方针”的参谋部第一部部长石原莞尔少将亲自签发了命令。而让他改变主意的理由则是因为他和自己的手下参谋本部作战课长武腾章大佐的争吵。在这个上级与下级之间的争吵中,那个武腾章跳出来指责对方:“石原先生你怎么能够这么说呢?我所做的和您当时在柳条湖所做的是一样的啊?”听到对方的责问,石原莞尔无话可说,只能同意签发命令。27日,日本内阁会议决定动员三个内地师和一些附属部队。他们分别是第6、1420团,装甲车第1、2大队,独立山炮兵第1、8队,野战重炮兵第1、2旅团,参谋总长传达了派遣这些师的日,得到增援补给的驻华军队向北平、天津附近的二十九军重新发起了攻击。
而日本的海军也开始行动。从事变发生前,由第三舰队负责保护中国沿海的权益和侨民,事变发生后,进一步加强了警备。七月二十八日,第二舰队担任华北,第三舰队担任华中、华南沿海的警备。政府从八月一日起决定将长江沿岸地日侨逐次撤向上海。由第三舰队负责保护。
日军在那里磨刀霍霍,这里的中国方面也不含糊,在得到北京地区有变的情报之后,季明立刻召集了自己的参谋班子和驻华德国顾问举行了一次小型的军事会议。在会议上,季明以驻华顾问最高代表的名义宣布,德国顾问将全力支持中国国民政府抵抗日本人的侵略。接着季明宣布了早就和蒋介石商定好的命令。德国顾问团副团长法肯森霍斯特将作为国民政府地全权代表前往北京,指挥华北地区的中国军队和日军的作战,而威廉.鲁道夫.赫斯则负责协调华东和华南地区的作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