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第一百一十章 (第2/3页)
小姐嫁于华某,不
某有些心寒。论名望地位身份,华某自问无一不能匹配,绝对与士孙大人算是门当户对。虽则华某已有妻。但华某可使士孙小姐为平妻。决计不会辱没士孙小姐身份。这样士孙大人也不应允的话,未免有些瞧不起华某了。”
此言一出,王允和士孙瑞同时一惊,他们本来以为华雄是为他儿子提的亲,可现在却完全不是这么回事,不得不让王允和士孙瑞有些意外。
王允不由说道:“华将军,这恐怕不太好吧!士孙大人好歹也是尚书仆射。其女也算名门闺秀,书香世家,华将军已有妻室,这岂不教士孙大人难堪!”
士孙瑞并不说话,只是静静地望着华雄,不知在思索着什么。
华雄说道:“司徒大人此言差矣!华某与二位共谋国贼,结下秦晋之好,就如同誓约之盟般。在外人看来。乃是华某与朝中重臣亲近,借以巩固自己的地位。但在二位来说,当是彼此同坐一船。统一阵线,你们说是吗?日后我与士孙大人有翁婿之情,行事亦会比较方便。”
华雄的话让王允无话可说,心中隐隐觉得华雄此举非是如他所说的那样,可到底里面有什么玄机,一时却也想不明白。
不管怎么样,大家已经同一阵线,儿女亲事亦不过是一种政治手段,王允当即不再表示意见,士孙瑞自然也无话可说,但二人心中对华雄非要和士孙瑞结亲却是百思不得其解。
见二人没有意见了,华雄也开心了,三人饮罢的第二天刚好是董卓有事朝议的日子,华雄便赶上朝去,把自己要娶士孙月蔡文姬地事向董卓说了,董卓当场问了士孙瑞和蔡。
士孙瑞自然没有什么意见,只是蔡有些犹豫,但当着董卓地面,他又找不到合适地理由推却,也只能暗恨地答应下来。
婚事的筹办就暂且不提,却说华雄从董卓那拿到了制造兽头护肩的任务,在长安的这些日子里,大量调集董卓所存的铜铁之物运往安邑,一方面命安邑的精武门打造质量较次的兽头护肩,一方面也为自己打军备。
做完这一切后,华雄地述职也告一段落,带着亲兵返回安邑准备筹办自己的婚事,两个大美人,一个是历史有载,遭遇坎坷的女诗人,一个是大家闺秀,还成功地让自己和连环计挂上勾,这都是不得不娶。
久旱逢甘露,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这人生四大幸,后面两幸华雄算是都尝试了,但并不是说要结婚就可以真的安逸下来,事情还是要做,计划还是要办。
回到安邑的第一件事是投资建医学院,让华佗有机会传医授德,同时也可增加自己军中军医的数量,减少日后战事的伤亡。
第二件事是一件让华雄很失望的事,琉璃地采购并不容易,虽然他愿意花大价钱去购买,可琉璃地产量并不高,派去南方收购的人带回的琉璃仅仅做了几十副颜色各异地墨镜,总共这些墨镜的成本,就耗去了华雄近一个月的营收。
虽然有些失望,但华雄还是将墨镜给各军将领,无法普及全军,至少可以给将领,毕竟将领的明光甲是特制的,反光性和防御性比普通士兵的明光甲更高。
而第三件事就是找陈宫商量董卓的问题。
“公台,董卓之势难以持久,这事大凡有识之士都能了解一些,但以你之见,董卓之势能持续多久?”
大堂内只有华雄与陈宫二人,自打有了陈宫,华雄的工作就轻松了许多,很多事情都可以交给陈宫,自己只要在关键的时候大略地说明一下,陈宫就能很妥当地解决掉事情,而且就连之前找董卓借铜铁的计划也是陈宫所考虑的,只是具体内容被华雄改动了一些。
陈宫伸出一个巴掌,五指张开,面色平和地说道:“至多不过五载,五载之内。或内忧,或外患,或都督,或曹操,或其他人,必可除之。”
华雄眼中掠过一丝精光,他今天就是想听听陈宫对董卓的看法,问道:“为什么是五年?”
陈宫面色凝重地说道:“五载时间。只多不少。某虽对朝中事情所知不多。但亦听闻。这一年来,薰卓筑长安,修郿坞,每日隐于郿坞内,几可说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其身边吕布更是从不离身,由此可见。薰卓色厉内荏,他怕!”
“他怕什么?”
陈宫听到华雄这个话,神色微微一怔,随即笑道:“主公要听某之言,直说便是,何故多此一问,以某猜测,主公心中怕是另有所思。今日问于某。不过是想求证一些东西!”
华雄哑然失笑道:“公台啊公台,做人还是保守点好,就算你知道了。也没必要这么明白地说出来,这样就被你看穿我地用意,很没面子的啊!”
陈宫与华雄相处日久,四下无人时也不甚拘谨,笑道:“主公之才,人皆见之。某随主公亦有不少时日,知主公之才乃鬼神莫测,往往于不经意间现奇才大才,况且此间并无外人,某才敢斗胆而言,还望主公莫怪!”
“好了好了!说回正题吧!我不因言罪人!你是说董卓怕死吧!”
既然华雄要听,陈宫便也说得详细些,点头道:“主公,董卓自知其所为天怒人怨,他虽对西凉各将甚好,却也处处防上一手,从不将西凉大军统于一人之手,此乃其自身之内忧!另外还有来自朝中之内忧,朝中旧臣,他分不清谁对他是真忠亦或假忠,恐其中有人计算于他,是以才整日闭门不出。但仅此还是不够,其所恃者,不过吕布之勇和军中权柄,只要有人能以雷霆手段算计,董卓危矣!只是此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