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我想要个人 (第2/3页)
朝廷各部抽调,可我二人掌军最多,着实抽不出更多的粮饷了!故此才多扣华都督两成粮饷,这实在是无奈之举,但即便如此,我二人没向丞相上报实情,导致华都督大闹公堂,委实有罪也!请丞相责罚!”
李傕此时的面容十分委屈,让人恻隐之心大起,仿佛他原本是无罪,现在请罪实在是自谋其罪一般。
“那谣言之事呢?你们又作何解释?你们乃是我心腹爱将,随本相自凉州而出,如今更执掌我凉州军过半,为何如此糊涂?莫非你二人与华都督有私仇?”
董卓说道。
“丞相,冤枉啊!这一切绝对是巧合,我二人从未将粮饷之事对任何人说起,华都督军中谣言之事,我二人着实不知啊!”
郭汜大呼道。
李傕也附和道:“丞相,正如丞相所说,我二人随丞相久矣!又执掌凉州大军,有何理由去华都督军中散布谣言?这对我二人实在有害无益,谣言若是由我二人散布,岂非于理不通啊!”
一众大臣闻言纷纷点头称是,现在想来,他们二人实在没什么理由去害华英雄。
华英雄见此情形,暗叫不好,这李傕的口齿倒是厉害,一语抓中要害,在所有人的眼里,自己和郭李是无法相提并论的。
董卓此时也不言语,心中犹豫着,郭李二人是否散布谣言不得而知,从道理上来说不太可能,但从事件纠葛上来看,却有着最大的嫌疑,粮饷之事不上报,也当小惩一下。
而至于华雄,这个人倒是有些古怪,但这件事虽然情有可原,行事却也过于卤莽,得好好惩戒一番。
这时大家见董卓思索,于是便有人站出来为郭李二人说话,有人说谣言之事他们没理由做,也有人说二人之过实属无奈,朝廷财政如何如何^^^^^
~~~~~~~~~
这一番下来,董卓也定了心思.
他示意大家安静,然后说道:“华都督与郭李二位将军之事,虽然情有可原,但双方皆有不当之处,当小惩大戒。”
董卓准备定罪了,可是这件事看来简单,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郭汜李傕和华英雄已经是互相看不对眼。
在李儒的眼中这绝对不是一件好事,一边是他颇为看好准备拉拢的小将华雄,一边是董卓面前举足轻重的心腹将领.两边李儒都不想出什么乱子,而如果只是小小惩罚一下,恐怕后患无穷。
而在王允的眼中这是一件大好事,董卓手下能有多乱,他就希望多乱,现在华英雄的确不够郭汜李傕对付,但只要他帮上一把,这场内斗就有戏看了。
于是,这两个坐在董卓左右最近位置,却怀着不同心思的人同时起身步出说道:“丞相,下官有话说!”
这一举动让董卓有些诧异,疑惑地看了二人一眼。
而李儒和王允两个人也互望一眼,彼此对对方的行动都感到吃惊.
李儒当然不知道王允的想法,不过王允却知道李儒的想法。
于是王允甚至不等董卓说话,就抢先说道:“丞相,自迁都长安以来,洛阳方圆百里内盗匪横行,大肆劫掠过往商人.这导致我长安物质贫乏,以下官愚见,华都督小过当罚,但与其大加责罚,不若使华都督去清剿盗匪,一来不负华都督这般勇武之能,二来也可解我长安物质贫乏之困,将功抵过.”
王允的说法有些牵强,但也有些道理,只是这清剿盗匪与其说是惩罚,不如说是大发横财的机会,因为朝廷上下都知道,大凡清剿盗匪,虽然多数财物皆要上缴,但其中还是有许多谋取私利的地方。
“这提议不错!”董卓闻言点点头,这件事本来他已经有了一些想法,火烧洛阳对自己经济的打击确实有些巨大,加上他自己要修堳坞,他甚至都做了把秦始皇十二铜人熔了铸钱的打算。
李儒听到王允的建议心中也没什么反弹,反倒觉得这样一来,华英雄的粮饷问题便有机会得到解决,可是仅仅这样还是不够的,他要避免让郭汜李傕有再向华英雄出手的机会。
李儒也说道:“丞相,依下官之见,郭李二位将军小有过错,罚不罚亦无伤大雅,只是有一件事却非二位将军不能解决!”
“贤婿且说!”董卓好奇道。
李儒继续说道:“这自我军火烧洛阳后,十八路诸侯叛军便再无动静,长安以东暂时可安,然长安以西尚有韩遂马腾之流终日议论朝政,近日更是传出这两人要以勤王为名,兵指长安.是以下官想只有郭李二位将军前去天水,金城一带驻守,方可使长安高枕无忧矣!”
此言一出,全场震惊,郭李二人睁大眼睛看着李儒,久久不能言语。
这个提议谈不上惩罚与不惩罚,或者也可以说是一种奖赏,因为郭汜李傕去西凉一带是大有立功之机的,这在他们与吕布相抗的问题上无疑又是一个机会。
只有王允心中暗暗可惜,如此一来他给华英雄帮的这个忙算是起不了太大作用了,无非就是让华英雄对他多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