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68章 赌局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368章 赌局 (第2/3页)



    武元衡这样一个弱不禁风的书生,在淮西的土地上刮起了一阵猛烈地飓风。淮西近六百余名官吏,全都从他的手上走了个照面。该杀的杀,该送长安的送长安,该提拔的提拔,该赦免地赦免。短短的十几天时间,武元衡就将淮西这块广袤地大地翻了个底朝天。旧有的政治格局完全打乱,就如同将一副牌整理了一番,然后重新清新再分发下来。淮西原有的数万军队,也全部打乱混编,要么退役回家,要么分属左神策卫与左龙骧卫。每一个士兵都在朝廷那里有了户籍档案和登记,从此他们只有一个主人——大唐朝廷。

    军队组改的速度,着实惊人。在东征军的强力镇劾之下,整个军队组改没有发生任何的骚乱和异常。战败被俘的淮西军,一心只想求活命,比关内的那些老爷兵们接受组改时要老实多了。半个月以后,东征军将淮西军完全吞没消化。有近三万人退役回了老家,分散到了全国各地。剩下的精锐则是大部份补充进了东征军里。这样一来,武元衡手下的人马已经多达八万人。既然淮西已平,李抱真与上官手下兵马也各自回了驻地。大将王沛与李珙,经过淮西一战,与武元衡和李、高固等人也是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朝廷的东征军与地方的兵马,关系也变得融洽和亲热起来。

    入冬了,天气已经变得有些寒冷。淮西向来富裕,军事物资丝毫不缺。除了粮草军械,冬衣与御寒用的干柴的储备也是异常的丰富。东征军已经不需要东都运送补给了,就地休整等待着朝廷的旨令。

    淮西的稳定速度,快得令人吃惊。平卢节度和朝廷,都眼睁睁的看着这块地方的动静,然后打着手中的政治牌。至从蔡州城被攻破的那一天起,李纳的心就提到了嗓子眼。他内部的人马也在这时分成了鲜明的两派:战,或降。

    也几乎就在同时,皇帝地强硬态度传达到了平卢:李纳,只有两个选择。其一,与大唐朝廷正面对抗殊死一战。其二。接受朝廷的招安,去王爵、交兵权自废节度使接受朝廷改组、进京。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平卢内部,已经吵成了一团。主战与主降两派,几乎闹到了拔刀相向的地步。李纳自己也是心惊肉跳。他很明白,自己的实力比起吴少诚来,还是很有差距的。武元衡解决了吴少诚。实力大增,军队士气极度高涨。而且黄淮一带,也只剩了他一家节度使敢跟朝廷对立。卢龙节度的朱滔,远在燕北之地,对他不会有任何帮助。现在。他已经是孤身奋战,与整个大唐的天下为敌。可李纳也并不死心。放在手心里地荣华富贵,谁想这样轻易的放弃?去王爵也就罢了,兵权可是保命的护身符,死活不能交;进京?去了还能有好日子过吗。不丢命就不错了!但是……如果跟朝廷对抗决一死战,单从实力上讲,他自己也知道。胜算……几乎不到一成!

    李纳,几乎每一天都在侥幸与绝望之间徘徊,苦不堪言。

    腊月初一,李世民亲笔疾书写下了一份圣旨,对平卢李纳做出了最后通牒:在大年三十以前,李纳如果还不进京,朝廷就要采取武力的方式,来解决平卢的事宜!

    圣旨走出长安地同时。裴度也一起上路,前往蔡州接任刺史一职。这个用意就非常明显了:裴度一到蔡州,武元衡就重新做回他的东征军大元帅。李纳再不就范,就要提兵北上,荡平平卢淄青节度!

    裴度到达蔡州的时候。目瞪口呆。在他的预想之中,蔡州这里刚刚蒙生了如此巨大的战事。饱受战火摧残,应该是满城破敝、千里无人烟地凄惨景象才对。不料,整个蔡州城内都是整齐有序;百姓们非但没有战后的慌乱与凄苦,反而个个安居乐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