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 大唐王师(三) (第2/3页)
民早就承诺过了,任命年仅十六岁的李为左羽林卫大将军。消息一出,满朝皆惊。但大家联想到李的出身,尤其是他这几年来的所作所为、立下地军功,也就释然了。皇帝这也算是破格提拔,唯才是举。
右羽卫的大将军人选,李世民也做出了一个令人惊讶地决定:名头并不太响亮的薛平,出人意料的荣膺此职。当初只是在飞龙骑里当个小小武官的薛平,现在可谓是平步青云,一跃成了三品大将军。李世民识人如炬,薛平虽然行事低调、不喜欢张扬,可李世民早就看出,这个年轻人是个有真才实学的将帅之才。给他一支羽林卫来统领,也算是最大的一个磨练。像他这样的人才,缺的就是经验。时辰一到,他就能变成一员沙场儒将,笑傲军旅。
至于左右金吾卫,这在以前只是皇城仪仗队,同时也兼负一些保卫皇城的责任。可是现在,他已然身兼金吾卫和以前的千牛卫的职责,还成了皇帝的贴身卫队。谁要是当了金吾卫的大将军,那含义也就异常的明显了:那将会在皇帝面前,颇受器重和信任。再加上金吾卫平常都只是衣着光鲜的摆摆阵势,又没有什么重荷的操练,也不必要上阵冲杀。因此这两个大将军的人选,在群臣的眼中就成了一块香饽饽。任命谁当金吾卫大将军,也几乎成了朝堂上的一枚风向标——那就表示,皇帝最厚待于谁。
结果,出身长安第一仕族的郭钢,不出所料的担任了左金吾卫大将军一职。而右金吾卫大将军,则是郭钢的亲叔叔、郭子仪的六子、原附马都尉郭暖。明眼人都知道,这金吾卫将军看来有可能只是个虚职了。郭暖这样的人,又怎么可能会荷甲执枪的去保护皇帝?郭钢,倒是有点靠谱。这小子生得风流倜傥,穿上明亮的战甲战袍往皇帝身边那么一站,倒还像那一会回事。
其实金吾卫加起来也那就是那么几个人,而且以前汉王府的那些铁血卫士们,都进了金吾卫任担大小的将军。李世民任命郭暖一个右金吾卫大将军,无非是为了表示对他郭家的无限恩荣。本来任命自己的未来岳丈、曾经也是军旅出身的郭当这个大将军更为合适。但郭年岁已高,那就正好便宜了正当年轻的郭暖。郭家一门,二女嫁给皇帝。二男当了大将军,从此可谓是风光之极,受尽恩荣。长安第一豪门地地位,越发的变得牢不可破。李世民这也是有意的巩固郭家在长安的地位。有了最大的仕族门阀对自己铁胆忠心,那办起事来自然是顺风顺水,无往不利了。
另外,拱卫长安的军队。自然也是隶属神策卫的。因此,就将北门与西门划分到了左神策卫,东门与南门,划分到了右神策卫。长安戍卫地大军,将由神策军大将军直接统领。也就是说。现在长安城外的十余万兵马,分别隶属于李晟和马燧直接指挥。李世民想得很清楚:虽说这算起来左右神策卫大将军是掌管天下兵马,但是他们实际掌控的兵权,也是不可少的。戍卫长安的兵马,从来就不是少数。将他们划分给神策卫大将军统领。也是十分地合理。至少,不会让李晟与马燧有一种卸磨杀驴、褫夺他们兵权的感觉。而且实际上,他们又是绝对效忠于皇帝的。真正的兵权。还是在他李世民自己手上。这样的制度和做法,就算是流传到后世,也是可以行得通地。当皇帝的人,不至于会连两个信得过的将军都没有。
正当朝堂之上在紧急讨论这些兵制革新地重大措施的时候,关内裁兵的事情已经进行到了最后的关头。拱卫关内的兵马,加上原先皇城中的飞龙骑,总共是二十万人。裁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