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二章 澄清吏治 (第2/3页)
意不到一年时间就已经成为了掌握一州生死的州牧,使得杨瑜十分敬佩。
对赵逸的传令有些惊喜也有些惶恐,惊喜是因为赵逸还记得自己,惶恐是杨瑜不知道赵逸传唤自己所谓何事。
心情复杂的来到府衙,抬眼看到含笑坐立的赵逸。杨瑜那颗七上八下的心稳定下来,对赵逸拱手行礼:“卑职拜见大人,不知大人传唤卑职所为何事?”
“校尉我们相识多日,不必多礼。本官初到幽州,可谓人生地不熟,所以想找你来了解一下幽州的情况。”赵逸探了探身体笑吟吟的说道。
幽州的情况杨瑜自然略有了解,只是不知道赵逸询问的是官员情况还是幽州的百姓情况,故而沉吟了一阵,眼睛躲闪的看着赵逸,支支吾吾的说道:“幽州所部情况与涿郡百姓差不多,大人可以按照同样的政策治理。”赵逸担任涿郡郡守不到半年时间,就将涿郡治理的井井有条,杨瑜相信若是赵逸按照同样的政策治理幽州,必定会收到极好的效果。
“幽州百姓情况,本官在范阳县时就已经略有所知。本官想问的是幽州的各级官员情况。”赵逸说出自己想问的问题,昨日来到府衙的官吏虽然不少,不过当时赵逸只顾处理事情,并未询问各位官员的姓名与履历。虽然来到幽州一天,但是对府衙的情况不怎么清楚。
幽州城所辖范围除了幽州城外,还有蓟县、广阳等几个县城,其中有些官员与州府官员交好或者是姻亲关系,可谓盘根错结。刘焉这一走马上任,杨瑜在幽州城的地位陡然下降,有些私事杨瑜也不好说,听到赵逸的询问只能支支吾吾的说一声:“卑职一直是身在军营,对州府官员的事情不是很熟悉。”说到这里的时候杨瑜苦笑了一声,“大人算是找错人了。”
见杨瑜这样子,赵逸心中了然,瞬间就知道了杨瑜的难言之隐,官员之间盘根错节,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若是杨瑜说出官员之间的勾当,赵逸将之铲除了还好,不留后患。但是有些官员与朝中十常侍或者何进关系密切,就算赵逸现在已经成了掌管一方生死的幽州牧,也要照顾十常侍等人的面子。与昔日的刘焉一样,对这些官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就如同州府的督邮,此人就是一个势力小人,上次借着检查官员之便,公然对郡县官员索取贿赂。刘焉对同为皇室宗亲,身为安喜县都尉的刘备很是看好,黄巾之战结束后,就一直想找个机会,将刘备调来幽州共事,但是这么个有潜力的县尉,却被督邮生生挤走了。刘焉得知这件事情,虽然对督邮很是痛恨,却不敢将督邮的官职罢免,还要哄着他让着他,让杨瑜看到很是气愤,却又毫无办法。
在杨瑜眼中,就算赵逸是少年得志,平步青云,只怕也不会治督邮等人的罪。既然自己的提议可能没有效果,那么杨瑜还为什么说呢。若是那话语传到那些官员的口中,杨瑜日后岂会有好日子过。
赵逸若是现在还是涿郡郡守,杨瑜或许敢给赵逸倒倒苦水,说说州府官员的**情况。但是赵逸升为自己的顶头上司,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