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入相 第一百一十二章 文武分途 (第2/3页)
哪肯被楚歌问住,“大赵目前自然是亟待兴。”亟待兴,所以才要立新政。去贪腐,清肃朝野。
“看来太傅和下官的看法非常一致。”楚歌抬眸,收了笑,“有一句话,叫做天下安,注意相;天下危,注意将,不知太傅有没有听说过?官员贪弊不是一朝一夕,要清理也不能急在一时;大赵现在要北御强敌,内防寇匪。然而武将却全然处在百官最底层,号令不行,军容不整,如此将领兵士。如何抗御外侵之敌。收复失去地河山?!乱世出英雄,武力是根本;可现在大赵却崇抑武、武分途到如此地步----在座百官。*书院有几位武将?”
她随手一扫,连厅外的官员都算在内。大赵武将,四品以上到一品太尉之间是个断层,几乎全靠加官弥补;如今“太尉”衔又是空设,是以四品以上武将少之又少。可即使到了四品以上,还不是低人一头,任由官奚落打骂?楚歌若不是有“大学士”身份在,依理,就是小小给事,也是有权利处罚她的。
“盛武衰,积弱挨打。大赵半壁江山沦于敌手,不知道在座的诸位可曾记之念之?若真是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回报华夏?!弃从武,诸位可敢么?!……官可以典军,武官却严禁干政,到底公不公平?将在外,君命都可以不受,难道还要受官事先拟定好的战略束缚?武之道,一张一弛,本来就要相互配合,可现在将领频频调换,官随意参责,这样的武官,你肯来当么?……所以太傅,下官想来想去,还是觉得,太傅你不关心怎样兴武强国,却只在哪个官员多拿了几两银子上转来转去,实在有点本末倒置的嫌疑吧?!”
这就是她今天来这里的最大目地:把大赵武之道的问题当着百官提出来。大赵两大弊端:贪官腐吏,重轻武。前有卢太傅等人天天追着,百官也知道有所收敛,可后面一条,端木兴还是惯有地“慢慢来”的态度让她忧虑非常;她在端木兴面前提过几次,又授意几个言官上过本章,可都是收效甚微;她又不好多说,只能私下里资助武青的新军,盼望着这部份军队可以迅速壮大起来----也算得上是犯忌讳的勾当了。
今日能够在百官面前提一提这个问题,想来总有不糊涂的人回去会好好思量思量;或可以把大赵根深蒂固的崇抑武的观念稍稍冲击一下?
卢太傅性子比较直,听见楚歌说他本末倒置,气得胡子都翘了起来,大声道:“武夫误国,那起野蛮人,哪里懂得什么是排兵布阵?收取关山恢复华夏,还能指望他们吗?”
周围官员见两个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