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犹记当年初相见 (第3/3页)
来对己方的人极为有利,只除了……郑石。
她已经相信段南羽是从一开始就打定主意要将这湖南分舵拱手相送的,但他所提出的条件也定然不是随便说说,所谓让武青重整江山之说,只怕和他提到的三年之后的惨剧不无关联……只是对于现在的楚歌,那三年的记忆已经完全不存在,要她立刻站在那种角度上去考虑问题,还是有些困难——她现在最担心的,是段南羽为了逼迫武青“谋逆”,会断送了郑石。
他们三个人同到拜香教,三个人都听到了段南羽要投诚的条件,三个人只有郑石,原本可以不参与这次“密谋”,也没有理由要他去参与……除非,是要牺牲了他,来坚定武青的心。
其实这是阴损的一招,也极为有效。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去考虑一下,若是她打定主意要“力挽狂澜”,把武青推到朝廷的对立面上去,先想到的也会是这个办法。所谓釜底抽薪,置之死地而后生,便是这个意思——只要杀了端木兴的亲信郑石,武青便是百口莫辩——想不反也难了!
若段南羽不是这样想,他便不会安排郑石参与那场“宴会”,也不会故意安排武青和郑石同处一室了!
楚歌越想越是紧张,靠在空无一人的房间门上,汗水近乎涔涔。
不知道武青和郑石到底是什么时候离开的,如何离开的。知道郑石在这里的人,实在太多;宴会上的那一幕,也并不是没有外人看见,搀扶郑石离开的那几个窈窕丫头,就有血衣卫的人……而郑石本人苏醒之后,想必也会想办法与外界联络;而若只是他传出宴会上的原话,充其量只能说明段南羽的立场,无法证实武青的态度……她现在最担心的,就是段南羽会让郑石传出消息之后再来个“杀人灭口”。无疑,这是个最高杆的手段,无论武青如何做,他的叛反嫌疑都是坐实了……
当然这种“奸计”,真换了楚歌是段南羽,她也不会去做,只是她不去做的原因,是因为她和郑石相处时间已久,多少有些感情在;然而从段南羽待郑石的态度来看,却并不存在什么旧谊之类的情况;自问若她不认得郑石,遇到这种关乎“江山社稷”的大事,需要牺牲一个“路人”的性命,那她也未必不会出手。而段南羽,她信他一定做得出。
\. 书友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