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兴亡谁主(上) (第3/3页)
被楚歌打断,眼睛便眨了几眨,斟酌下措辞,道:“如今的官场,其实就是一面筛子……合则留,不合则去。除了少数几个用来装点门面的硬骨头典范,又有几个敢与整个官场作对,又能和官场作对?陈平国一代清官,据说从来不敢吃肉,家徒四壁,死时灵前唯余一棺;而太傅卢敦儒,也是几沉几浮,要不是朝有人照应,早已不知尸骨何处!清官境遇如此,不正说明了官场现况么?”
楚歌听她说出“要不是朝有人照应”地话来,忍不住向段南羽瞄了几眼。若是她的记忆没有出错的话,当年“自己”暗地关照卢敦儒的事情,应该没有什么外人知晓……辛月是得了确切的信息呢,还只是凭空猜测?
“辛月姑娘这些话,听着倒是有道理。不过楚歌却觉得这些道理有些耳熟呢——似乎和当今天子掌政以来重用太傅卢敦儒、重用武将军的策略手段有些相似。”楚歌含笑,又一次打断了辛月的话。
“小侯爷高明。”辛月甜甜一笑,越焕出光彩来,“当今天子的确在这两大弊端上颇费了工夫——只是可惜成效不大。”
“为什么说成效不大?”武青问道,虽然向来不过问政局,但提起这些,还是让他生出了几分兴趣。
楚歌却很清楚答案是什么。卢敦儒一生耿介,半个污点也无,所以被端木兴推上了百官典范。可也正因如此,他才清高自诩,眼里不容沙子,在用人上,只要对方表现出憎恨贪腐,廉洁自律地,他就划为自己清流一派,大力抬举;而如果对方曾有污点被他知道,那便是永世不得翻身,恨不得踩到泥地底去。
这就是用人唯“德”地思路了。
可如此一来,难免拉帮结派,有朋党之嫌。而且卢敦儒身为官之,对端木兴抬举武将的举动也是颇为不满;据说因为隆兴府之事,卢太傅已经几次上书,要求陛下洁身自律,不要因为与楚歌的“私”,害了国家大事地“公”——倒是把事情都记在了楚歌的头上了……
“小侯爷,你说是吗?”辛月那柔糯的声音传来,把楚歌从走神拉回。
楚歌看一眼正在低头沉思的武青,又在唇边挂起她惯常的恍惚微笑,“辛月姑娘对朝政倒是颇有几分心得,但不知辛月姑娘谈起这些,是为了说服我们什么?江山危殆,已经到了需要背弃君主来拯救百姓的时候吗?”
\. 书友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