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扰攘的世界 第35节 至爱无言 (第3/3页)
。再向北就没用了,根本不用带去。北极的电磁波干扰非常厉害。中校。你记得经过北磁极时候的情形吗?”教授还是希望自己的人能去几个,尽量地打着削减携带装备的主意。
“那,就不用带电台了。但是教授,我还是认为去5个人比较好,留一台雪梭在营地里,万一有什么突发情况也好处置。您看,我设计了一个线路。从营地先向西走,绕过冰障后转向正北,前面有什么情况我就不知道了,加上不带电台无法跟营地及时联系,所以在绕过冰障后如果再发生路线上的调整,就必须派一辆雪杭回来报告备案。前面有什么东西你我都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也无法去估计,只能在每次改变行动方向后与营地联络一次。这样,我们即使有四台雪杭,实际上向北极点冲锋的只有两台口人,绝对不能多带。您、我,张霜少尉、王钦远中士和陈技术员,就这样定了。如何?”汤廷光中校把事情说了个透,在他心里完全把这次行动当成了一场战斗,每个细节以及可能发生地状况都需要考虑进去。从中校的本心里。他还巴不得让全编队700多号人都能去北极点上溜达呢!
教授没有话了,人家海军中校说的在理,还有什么好反驳的?反正有了这次的经验,以后来北极的机会还多。
1908年4月1日的清晨,这个清晨是用钟表来判断而不是从天色来判断的。
出发营地热闹起来,一直没有停止过转动的摩托雪橇引擎的声音也从突突的喘息变成了亢奋的欢叫。在这个严寒的地方,在零下50度的地方,雪枝从船上的保温舱取出来以后就没有停止过运转。引擎必须保持运转的状态,用本身的燃气流去温暖油箱和油路。即使是专门的防冻设计,没有发动机持续提供的热量。雪杭只能是无用的摆设。
突击队员们一个个穿着厚厚的防寒服,全身上下除了鼻子以外就没有其他部位露在外面。在这样一个寒冷而洁白的世界里,任何一个疏忽和闪失都可能引发灾难。因此,中校仔细地检查着其他四名队员的装备情况。
“出发!”
三部摩托雪梭鱼贯驶出营地。引擎的轰鸣声很快就被极地大风吹散…
也就是在这个清晨。在病床上昏迷了两天的帝国海军装备总监金正奇少将苏醒了。
显得有些漫长的梦境始终围绕着一个梦想!在这个梦里,大中华帝国的海军航空母舰编队威风凛凛地巡戈在祖国的海疆,成群的战机翱翔在祖国的蓝天白云间……这是一个31岁中国男儿的梦境,它驱散了梦中的黑暗、冰冷、痛苦和无助、,惶恐。也在召唤着一个生命从沉睡中苏醒。
病房外,挤满了船厂不当班的工人师傅们,在他们的眼中,这位将军就象兄弟一样。没有架子、没有板起的面孔,永远都是微笑着和工人们扎堆谈话说笑,无数个工人记得这位将军,在东海海战建立了功勋的年轻将军曾经与自己一起抬过钢条。一起打过钻孔,一起在船厂的大食堂里吃过心…在普通的民众心里,国防军就是皇帝本人的化身,接近国防军就是接近他本人。而将军,他的所作所为都在人们的心里形成了一个亲切到完美的形象。国防军将军的形象、国防军的形象、皇帝的形蕊
一个奋发的民族,因为有挚爱他们的领袖,也因为这样,也拥有了整个民族对领袖的挚爱。至爱无言。只会成为喷薄而出的建设漏*点,只会成为把整个民族凝聚得更加紧密的强大力量!
一名将军和一名老技术工人。一个皇帝和一个正待振兴的民族,就这样完全地融合在了一起。这样的中华民族。可以说达到了理想化的极致!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一个人用自身的作为在无声地号召着整个民族……
当旁观者自以为清醒地评价着:这是作秀,这是政治手段和另外一种形式的精神禁锢时,他们显然忽略了人性本身和人类本身具有的分辨善恶是非的能力。政治与情感统一。才是一个无私的政治家追求的至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