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十六章 前倨后恭 (第3/3页)
,我们都是行伍出身,依靠平乱做到这个位子上。如果有人想要暴动,那就相当于造反,张纯就是前车之鉴。我还巴不得有人跳出来,正好让他们看看大汉将士的厉害,几位将军也不是吃素的。到时候杀鸡儆猴,一了百了。再说现在不是暴乱的好季节,如果产生暴乱,乱民首先冲击的就是世家大族的领地。现在整个幽州的盐,铁,矿山都被刘州牧收回国有,我们自然要借刘州牧的大旗。没有人敢起来造反。为了家族的利益,暂时付出点粮食世家还是愿意的。”周义耐心的解释道。
刘备虽然是皇族出身,认书识字,但也是个体力劳动者,对世家大族的经济运转缺乏整体的认知。
只能说,出身限制了想象力,阶层固化了个人认知。
听周义说的头头是道,刘备又将信将疑。
事实很快给出了答案。
第二天,往日门可罗雀的太守府,车水马龙,熙熙攘攘。
各个豪门世家拿着之前拜帖纷纷赶来太守府,拜见新任太守周义。并且主动提出,要捐献粮草,以解朝廷之难。最后隐晦的提出,想要继续经营朝廷的盐铁,矿山,并且承诺一定足量交税。
周义让捐献粮草的人登记名册,张榜公布,让辽东百姓都知道是谁慷慨解囊,又有谁捐了多少粮食。
这样一来,各家倒不好意思捐的少了,本来不准备捐献的也都纷纷加入其中。谁都不想让老百姓指着脊梁骨吗,这就是谁,为富不仁,上次就他捐献粮食捐的最少。
世家求的不就是个名吗?要不然都不好意思说你是士族。不管私底下行径如何,表面上总是正人君子,道德楷模。
看在辽东世家这么深明大义的份上,周义勉为其难的答应各家的要求,该是谁经营的产业还归谁经营。
早知道这样,非那些劲干嘛,出了粮食不说,还得罪了太守府。
奈何前倨后恭,在新任太守面前丢了气势,偷鸡不成蚀把米。
不是周义不想把各类专营的权力,收回朝廷。不过学过经济学的周义知道,这些资源到周义这里,没有办法开发。还不如让这些世家拿去开发,促进辽东经济的活力。
如果打破一个旧秩序,而没有能力建立新秩序,那还不如维持现状。
因为旧秩序即使再差,也比没有秩序要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