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四章 中平元年 (第3/3页)
又不算,还不如卖掉换点钱,增加中央财政。同时还能让士族们为了仅有的职位争夺狗咬狗,何乐而不为呢?
皇帝有正统性,有权力。
士族有钱,有社会根基,有名望,占据着伦理道德。
军人有武力,枪杆子里面自古有力量。
宦官和外戚作为皇权的延续,也拥有权力。
这五个政治集团各自抱团求生存,集团之间又斗的不亦乐乎。
周义作为旁观者当然知道这其中潜藏的危机,但是在当时的环境中这中政治格局对每个人都有利,每个势力集团都守着自己的地盘不肯松口。
正可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当局着迷,旁观者清。
但就如一句话所说,当下的安排就是最好的结果。这种格局是多方博弈出来的,周义知道弊端,但是没有能力改变。周义手中根本没有能够改变这种状况的资源,不管是政治资源,还是经济资源。
周义现在只是一个赋闲在家的虚职将军,职场相当的失意。
不过没关系,职场失意,情场得意。在周义死皮赖脸的不耻下问中,终于弄清了蔡琰的真正心思。
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有小希这个叛徒。蔡小姐的秘密一点也藏不住,或许蔡琰也根本不想藏吧。
周义就厚着脸皮跑到卢植府上,好说歹说让卢公做媒,向蔡家提亲。卢植和蔡邕是至交,只要卢植出面,蔡邕肯定不会反对。
卢植还真是个好人,为此并没有听信周义的一面之词,在询问了蔡琰的意见之后,才向在吴地避祸的蔡邕写信陈述此时。有卢公大人做保,蔡邕也痛痛快快的答应这门婚事。并且专门从吴地赶回洛阳。当年陷害蔡邕的人大多不在当政,蔡邕倒是可以借此机会从吴地返回。
老丈人要见毛脚女婿,谁还没有点心理压力。
好在周义现在也不是无名之辈,又有卢公背书,再加上蔡邕也是个老好人,周义和蔡琰又是彼此有意,总之一切都幸福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