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正文 第二十三章 群雄辈出 五事七计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正文 第二十三章 群雄辈出 五事七计 (第3/3页)

,人数庞杂,久战不胜,军心浮动,又加上张角病重而亡,张梁张宝难以服众。

    孙子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主孰有道,说的是谁能占据道义,比较的双方的政治,是双方君主的领导力。大汉是沿袭几百年的皇权官僚制度,黄巾是靠宗教信仰,各有 优劣。但黄巾只是信仰张角一人,张角去世,黄巾马上四分五裂。

    将孰有能,说的是谁家的将领比较有本事。这方面黄巾根本没法和大汉相比,这个时代受过高等教育的都是士族中人,站在大汉一方,如皇甫嵩,朱隽,曹操,袁绍,周义,公孙瓒等。黄巾的将领都是草莽出生, 只能说有勇武之力,要说统军作战,差的不是一个档次。此计黄巾败一成。

    天地孰得,说的是天时,地利,人和。虽然黄巾打出的口号是“苍天已死,黄天当立”,但这只是张角意淫的天时,此时大汉虽有边患,但无强敌,朝廷政治根基并未动摇。同时洛阳占据易守难攻的地理位置,又有各地世家的鼎力支持,同时占据着地利,人和。此计黄巾有败一成。

    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说的是军纪,战斗力,平时训练。大汉主力是正规军,黄巾只是流民,去年可能还在家种地,怎么可能和正规军相比。此计黄巾败三成。

    赏罚孰明,说的是激励制度。宗教制度的激励制度,简单粗暴,更多的是精神方面的。反观大汉,是充分放权,充分调动地方上的积极性。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物质的激励有时候比纯粹的精神激励有力的多。此计黄巾又败一成。

    “五事七计”,而后知胜负,而后举兵决战。

    五事,是道、天、地、将、法五个方面。七事是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这七个科目。

    无论怎么计算,黄巾都是必败无疑。

    皇甫嵩也不负众望。趁张角病逝之机,皇甫嵩抓住机会带领汉军一战拿下广宗,斩杀张梁。后又于曲阳斩杀张宝。同时朱隽平定南阳,曹操平定东郡。

    黄巾叛乱至此平定。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