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 军事与政治 (第2/3页)
其中的一支。信件中就有想重新招降的文书。看来大汉朝廷对叛乱本就有两种态度。
这次匈奴人损失惨重,再打下去人心不稳,未必不会考虑重新投降。
如果是和谈,表面上看这次军事行动,周义立下巨大战功。但是朝廷为了安抚匈奴人,可能不会给周义太大的奖赏,很有可能会雪藏。毕竟周义在草原上的屠杀行为,儒家也是比较反感的。儒家的思想本来比较崇尚仁爱,反对杀人,尤其是对手无寸铁的百姓下手。
相对于朔方前线的相对平静,朝中却是波涛汹涌。
南匈奴的降表在周义昏迷的第二天就送上来啦。匈奴人这次损失惨重,王庭被灭,右贤王战死,军心不稳。重新回到东汉朝廷怀抱,是单于能保持地位的唯一选择。不过也要求要朝廷严惩破和平的刽子手,也就是周义。
朝中为此吵做一团,有主张严惩周义的,有主张继续剿灭叛军,还有主张给周义加官晋爵的。
汉灵帝刘宏对此也是一阵头大。
朝堂上的事情周义鞭长莫及。不过十日后 ,朝廷旨意下来:
同意匈奴再次归降;
召此次剿灭王庭的汉军回京接受灵帝检阅,并编入禁军。
封吕布为平奴都尉,赐千斤,留守朔方,威慑匈奴。
封周义为关内侯,赐万金,食邑八百户。
……
将士们纷纷为周义鸣不平,不过周义平静的接受圣旨,大汉还没有堕落到为难前线将士的地步。不过仅仅给周义虚职,没给实权,也算是照顾到匈奴人的面子。原本朝廷给周义破虏侯的,给改为关内侯。也是不愿刺激匈奴人,算是间接保护了周义。
其实按照秦汉二十等爵制度,关内侯位列十九级仅次于列侯。多封赏于有重大军功的将领,有其号,无国邑。这样的封赏还在周义的接受范围之内,不管实际官职大不大,说出去反正挺唬人的。这个时候的爵位不像三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