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五章 未雨绸缪 (第2/3页)
他情况,比如需要剿灭一股比较强大的山贼,由镇北将军部调派集中所辖郡县都尉部兵力进行围剿。
军政分离自然不会是如此简单一个统属关系发生改变就能解决的问题。还涉及到其他方面,比如郡兵乡卒的供养问题。之前郡兵乡卒的钱粮支出由各自郡县筹备,地方主官很大程度控制着财权,所以郡县都尉唯有听命于郡守县令。现在肯定不能这样了。
于是随之改变的还有财权的划分。供养地方兵的钱粮自然不能让郡县都尉直接去管,那样和军政分离不分离其实没什么两样。所以这直接涉及到了地方和中央的财权划分问题。毫无疑问的,张绣借此重新划分了国家税收的分配比例。
地方需要上缴国库的钱粮比例大大提高,郡县地方仅仅保留民政等一些基础事项的支出。国家每年的财赋收入大大增加,郡兵乡卒的供养直接由中央划拨。这一举措大大提高了国家的统管能力,又是一项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度的政策。
但是因为若是每一次地方收取了钱粮赋税,先要运往国库,再运转回地方用于拨付支出。多次辗转调运绝对是不小的消耗,也会造成其他不必要的问题。于是张绣同时再发一道政令,令地方除郡县仓库之外,在建一座国仓。以后地方需要运送往国都国库的,可以计提一部分留存于本地国字号仓库。以此节省在运送途中的钱粮损失消耗。
这其实就是参照了后世的国家银行模式。张绣决定鼓励工商与农桑并举,最后必然带来的是通货的发展和银行的诞生,虽然距离这些质变还很遥远,但也算留给后世作为一种参考。
地方兵权和财权这样就算彻底分离了,这将很大程度避免了地方叛变或拥兵割据的风险。之所以是避免而不是彻底消除这一隐患,因为还存在着郡太守和郡都尉勾结串通的可能。针对这样的可能则就要涉及到另一方面的改革了,在此不提。
除了地方,中央也需解决军政分离的问题,以免造成军权过重大臣把控朝堂的局面。而在整个两汉时期,这一问题都是没有解决的。历代大将军多有干政专权的现象,自西汉霍光任大司马大将军,自行决定废立皇帝开始,此势愈演愈烈。再到王莽任大司马,最后到东汉历任大将军窦宪、梁冀、何进多有专权不轨。
张绣想要奠定楚国基业,自然也是需要着眼于这一方面的。历史上三国曹魏和孙吴最后的下场已经是明鉴,司马氏篡夺了魏国军权建立晋朝,吴国发生了诸葛恪、孙峻专权的事件。晋朝以后居丞相、大将军等高位把控了军政大权者谋反夺位者不可胜数,此遗毒一直延续到隋唐五代十国,直到宋朝建立赵匡胤杯酒释兵权之后才得以根治。
地方兵权和财权这样就算彻底分离了,这将很大程度避免了地方叛变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