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三章 张绣战刘备 (第2/3页)
粗犷,一向不喜枪剑等难练的精巧兵器,而是钟情于刀斧这些方便操弄且带劲的武器,而张绣不论前世今生都是关西人,却也是有着这个偏好的。因而佩剑于张绣之身,最大的作用不是防身,而是因为礼仪传统和剑的象征意义。
在这一点上关东人与关西人有着巨大的差别。就拿近在眼前的刘备亲军和张绣亲兵相比,张绣的亲卫武威营中虽然武威籍人已经所剩不多,但是仍旧以嫡系的勇烈西凉锐卒为主,兵器几乎清一色都是便于劈砍格挡的各种长短直弯刀。而刘备起家的条件不如张绣,没有家乡产的亲卫,也没有嫡系的军队,但是因为经常四处辗转,招揽了一批有忠义之名的中原侠客充任亲卫。而这些中原游侠儿,大多使的,却是轻便利刺的剑。
当然这些都是见仁见智的,也与主公本人的喜好有很大关系。比如董卓喜欢重甲,于是便有了寻常刀箭砍不破射不穿的飞熊重甲军。孙策喜好游猎,于是身边的扈从亲卫多是善射之人。
说实在的,张绣虽然对枪法没有多少感悟,但是对于短刀的运用却是有些天赋的。只是无奈当世的主流乃是马战,兵器多以长兵器或重兵器更为流行,用短兵器作本命兵器的人实在太少,至少张绣手下是没有这种将领的。因而一直以来,张绣的刀术一直停留在自己练练的阶段,却未实用过。
用短兵器的人少但并不代表没有,比如,刘备却是恰好就是一个喜欢用短兵器的人,并且一直以来都是用短兵器马战的。与张绣只执一刀不同的是,刘备却是使双剑的。不过难得见一位偏好短兵器的同道中人,这些也都可以不做计较。
本打算邀请张绣赴宴,但是却看到一身畅快的张绣将手中弯刀舞的虎虎生风,刘备心中却是忽然升起了一股久违的莫名的澎湃。
想当年我也有这样的矫健风采啊!谁没有年轻的时候?年轻一回又如何?
面对刘备的即兴邀战,张绣却是不假思索就同意了。
笑话,难道还怕刘备趁机杀了我不成?暂且不说年近四十的刘备是否有那实力,选择当面邀斗实在不是一个好选择,你想做掉我,宴席上让人舞剑、下毒、甚至背后捅刀子都是完全可以的,实在犯不着以身犯险亲自相战。
说打就打,刘备命人去取自己的雌雄双股剑,而张绣也是挑了一把带有游牧民族特色的胡人式弯刀。
汉人传统的大片长刀虽然适合兵战之用,但是因其刀片太大太厚的缘故,却并不适合单挑。倒是塞外羌胡匈奴鲜卑人所用的弯刀,刀片窄薄且弯长,十分轻便极是有利于骑战或着单对单使用。西凉军与羌胡异族时常交战,面对挥舞着弯刀身背弓箭来去如风的羌胡轻骑,西凉边军的制式兵器也是受到了很大影响。现今西凉军轻兵步卒所配的腰刀,却是大抵和胡刀差不多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