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六章 袁涣之干 (第2/3页)
将,甚至常常当面劝谏张绣注意主公该有的言行仪态。而且关键的是袁涣每次都能痛心疾首地引经据典指出所有不当可能导致的结果,是故包括张绣在内的张绣军上下在袁涣面前都是相当注意的。
长宽十余丈的厅堂刹那变得风吹过的声音都可细闻,甚至连门外的虎贲卫士也感觉到了气场的变化而站的更挺直。袁涣的声音这才不紧不慢响起:“在座诸位,袁某想问,哪位现在不是大汉臣子?不是领着刘氏所赐名衔的?既然都为汉臣,哪有汉臣不救汉君的道理?”
“既为臣子,那边当尽臣子之事。当下奸佞祸国、君王蒙难,身为臣子自当兴义师清君侧,勤王事!怎可因事不难为而不为?”
“只是,此番若是直接应诏讨逆,那势必放袁氏入主中原。袁氏虽素号汉臣翘楚,至今更因袁本初位至大将军已成五世三公之伟迹,汉室对于袁氏之垂青不可谓不重,但是袁氏对于汉室之忠,在组织关东联军讨董之后,我袁某却是不曾看到有一丝一毫,敢问在座诸君哪位看到了?亦或者有听到了袁氏尽忠大汉的消息传闻?”
袁涣话说到这儿,自然该有人接下去。好在张绣手下不乏聪明人,立刻便有一声音传出:“禀袁太守,袁绍自讨董不得功之后的数年,却是不曾耳闻对汉室有何作为。某只听得,现今的河北四州,三州刺史姓袁,一州刺史姓高,请袁太守谅解下臣耳陋,却是只知其姓,却不曾细知这三袁一高其名其字,烦请哪位同僚指言明之!”
此人声刚落,便又有一人接上:“凑巧了!与汝恰恰相反,吾是只听说了河北四州刺史的名和表字,分别为绍字本初、谭字显思、熙字显奕、干字元才,却是不知其姓,敢问在座哪位大人有闻这四人之间有何关系,为何性命表字有如此值得耐人寻味之处?”
满堂上下爆出一阵哄笑声,就连素来不苟言笑的袁涣也是面容一展。
给袁涣唱双簧的不是别人,正是担任着张绣军曹掾的诸葛瑾和鲁肃。
于是难得一见的,袁涣当堂对这两人面露欣赏之色,却是继续言道:“正如所言,河北四州,青幽并三州为袁绍两子一甥所掌,袁绍现虽仍为冀州牧,但州事亦由三子袁尚所理。河北四州,现在却已然是袁绍一家的四州的。”
“再者,当今陛下东归之时,袁本初虽接到迎驾诏书却未有迎驾之举。反倒是未曾接到诏书的曹操率轻骑赶往芒砀山自杨奉等逆贼之手解救陛下,并于许都兴建宫室重立汉庭。诸此种种事实,袁某却是着实无法将袁本初与汉室忠臣这四字联系在一起。”
“甚至,袁某还以为,袁本初比之奸贼曹操,野心图谋更甚而心胸更窄。曹贼虽然弄权,但是对于陛下却是并无大不敬,亦没有行逆的资望。但是若容袁本初入主中原且把控了汉廷,只怕依袁本初连亲兄弟亦可反目相攻的肚量,以及袁氏百年积攒的人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