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 考虑全面 (第2/3页)
制度做保障,自然是将军功爵制的威力发挥到了极致。
直白点说,军功爵制其实制定和操作起来都很简单,但是你如果没有钱粮土地作为支撑,没有令行禁止的政治制度和政府保驾护航,说得再好都是浮云。
这就是为什么张绣只先在雍凉军内实行军功爵制度的主要原因。实在是因为淮南的经济还处在恢复阶段,依靠河北的百万斛陈粮,也只能保自己吃饭,不能保军功爵制长久施行。
当然还有另外一个因素,那就是规范雍凉军的军风。
实际一点来说,董卓时代西凉军是实行了“军功制度”的。那时候对于西凉兵军功的赏赐,就是纵容其烧杀淫掠!
没错,你没看错!这就是董卓版的特殊军功赏赐制度!每一战之后,董卓都会纵容兵马掳掠四方,其实从根本来说正是出于对军功赏赐的考虑!
其实每一个诸侯都会考虑军功赏赐的问题,毕竟这直接关乎军队将士的忠诚度问题。只是董卓本人为人暴虐狼戾,最后选择“赏赐”的方式不同而已。并且从西凉兵的表现来看,似乎还很成功!
只是到了张绣这儿,自然不能再将这些残暴不仁的恶行恶性循环下去了。施暴者,终必为暴所亡!这句话,是张绣最经常对部下西凉阀将领说的。
因为从某一种角度来看,董卓其实是死在自己手上的。长久以来,董卓以为他对部下的纵容包庇可以换来最大的忠诚,但是最后呢,纵容包庇之下,个人的自私自利之心只有疯长!视为亲儿子一般的义子吕布因为一个侍婢就刺死了他,视为肱骨的李傕郭汜四大金刚在他死后第一想到的不是为他报仇,而是直接散伙分行李,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行恶者,终必为恶所亡!
所以张绣必须扭转这种长期以来不正确的“赏赐”惯例,于是,张绣先在西凉军团中推行军功爵制,就是为了将西凉兵引向一个良性循环。要是哪一天自己被自己部下因为私利砍了,那就丢人丢大发了。
说完了实行军功爵制的必要,那就必须提起支撑军功爵制的基础——发展经济生产了。
毕竟要赏赐,得先有钱粮可以用来赏赐不是?如果杀一个敌兵只能赏赐一枚铜板的话,我想是以后没人情愿去追杀敌军的逃兵的。追上几里路,才能砍杀一个敌人,拿到赏的一枚铜钱,然后吃一顿五个铜板的饭,唔,还是你替我去追吧,顶多我付给你两枚钱!
河北支援来的上百万斛粮草实在是解了张绣的燃眉之急。但是是粮食总会吃光的,必须发展生产来确保自己这一方势力正常运转。
所以有一句话还是非常实用的——发展才是硬道理,经济是中心!
当然,到目前为止,淮南在恢复生产发展生产方面做到了最好。占据淮南的初期,便大举屯田。垦荒了相当多的肥沃良田,修复了包括芍陂在内的诸多水利工程和基础设施。这也是淮南之所以能够度过***的一个重要保障。
还有后来的粮食计划供给制度,更是艰难维持着淮南百姓对于生活的最后一丝希望和信心,并帮助淮南渡过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